云霞育儿网

夯实红色文化底蕴 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思政课是实现这一中心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将思政课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及发展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精神等,不仅与思政课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以红色文化为主线,构建高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是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有效路径。

一、规划设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将其切实且高效地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这一过程需要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精心设计与长远规划,从教学目标、内容安排到方法创新,都要统筹兼顾。同时,要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教学平台相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正实现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将工学、文学、农学、艺术等多学科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构建涵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红色文化价值,确保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同时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挖掘整理学校所在地特有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以时间为线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代,梳理不同阶段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设置以“老根据地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等为主题的模块,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框架,建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感受历史厚重、了解建设成就、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科技赋能,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注入强大动力,通过科技赋能,创新红色文化思政课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与吸引力。

首先,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改变千课一面的现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智能系统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习惯等信息,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根据新入学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活和展示自我的需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红色情境剧、红色故事剧本杀、沙盘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

其次,突破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利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如结合课程内容创设虚拟红色文化场景,借助VR技术,构建逼真的革命战争场景、红色革命根据地等虚拟环境,直观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与先辈们的坚定信念、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艰苦奋斗、伟大建设成就的辉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增强对革命精神的认同感。同时,还能通过AR技术实现与虚拟人物的互动,如与虚拟的革命先辈对话,询问历史问题,这种互动形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使实践学习不再枯燥,丰富实践教学的体验。

三、多元一体,营造实践教学环境

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高度契合,各地政府对红色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支持,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拥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营造高效多元协同思政课实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多元融合、教学主体的多元互动、教学方式的多元创新,实现一体化统筹、协作和推进教学。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认同感。思政课实践教学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的引导讲解、优秀实践作品的展示等,都有助于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塑造大学生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红色文化主题实践课程,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使其深刻领会党的理论与方针政策,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这些活动注重锤炼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思想境界。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得以显著提升,他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作者: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邱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