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妈妈送外卖溺亡:漂了两天的她,今晨被捞起时,孩子还在等妈妈回家 宜宾的江风裹着潮气,吹得人骨头缝里发冷。7月25日早上七点,当救援队把晓琳(化名)的遗体从下游芦苇荡里抬上来时,她的工装外套还紧紧贴在身上,口袋里露出半截被水泡烂的纸巾——那是她送外卖时总备着的,说怕出汗擦脸用。 “姐,我们找到你了……”晓琳的妹妹扑过去,被亲戚死死拉住,哭声在江边上空撞来撞去。两天了,从7月23日上午她骑车坠江,全家人就在江边守着,眼睛熬得通红,嗓子喊得沙哑,直到今天,才算等到一个结果。 晓琳的丈夫蹲在地上,双手插进头发里,后背一抽一抽的。他怀里揣着手机,屏保是晓琳抱着两岁儿子的照片,照片里的晓琳笑出两个酒窝,谁能想到,那竟是最后能看清她笑脸的样子。 “她才跑了一个月外卖啊。”妹妹抹着眼泪,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上个月刚过了24岁生日,晓琳说“娃该添辅食了,光靠你姐夫在工地挣的不够”,就咬牙买了辆二手电动车,成了站点里最年轻的女骑手。 7月23日那天,宜宾下了场急雨,大河支流的水漫过了桥面。据目击者说,晓琳接了个去对岸小区的单,骑着车刚到桥中间,车轮突然打滑,“我听见‘啊’的一声喊,人就连车带人扎进水里了。”水流太急,等附近村民拿着竹竿跑过来,水面上只剩个蓝色外卖箱在打转。 那两天,晓琳的朋友圈停留在7月23日早上6点42分:“今日目标20单,加油!”下面是她儿子啃脚丫的小视频,配着“为了娃,冲!”的字样。丈夫的朋友圈则成了寻人启事,每隔半小时发一次定位,求大家帮忙转发,直到凌晨还在发:“悬赏五千,谁能帮我找到我老婆……” 两岁的儿子还不懂这些。在城郊那间月租三百的出租屋里,他抱着晓琳买的小熊玩偶,时不时举起来喊“妈妈”。婆婆把孩子抱在怀里,指着墙上的日历说:“妈妈去给你挣钱买饼干了,很快就回来。”可日历撕到7月25日,饼干没等来,却等来了穿制服的人上门。 今晨遗体被运回时,孩子被邻居抱着,看见盖着白布的担架,突然伸手要去掀。“娃认衣服,”晓琳的婆婆哭着说,“那身蓝色工装,他每天都在窗边等,看见就喊妈妈……” 外卖站点的同事们也来了,站在警戒线外,没人说话。站长手里捏着晓琳的排班表,上面记着她这一个月跑的586单,最早的6点10分签到,最晚的凌晨1点20分收工。“她总问我‘超时五分钟扣多少钱’,我说‘安全第一’,她就笑,说‘娃等着喝奶呢’。” 江边的桥面已经露出了水泥地,水退了,可桥栏上还留着水浸过的印子,像道没愈合的疤。附近骑手说,这桥没装护栏,前几天下雨就有人摔过,“但订单催得紧,谁不是硬着头皮过?”这话戳得晓琳丈夫猛地站起来,想去踹桥栏,被亲戚拉住:“现在说这些有啥用……” 殡仪馆的车停在路边,白色的,在晨光里看得人心里发慌。还没办葬礼,亲戚们正蹲在地上商量流程,晓琳的母亲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攥着女儿出门前穿的那双帆布鞋,鞋边还沾着泥——那是她送单时踩过水洼的痕迹。 “她口袋里还有半块糖。”法医检查时说,是那种水果硬糖,晓琳总在车筐里放一把,说送单遇到小孩就给一颗,“沾沾喜气”。可这次,糖没送出去,连带着她对孩子的那些盼头,都沉进了江底。 现在,出租屋里的外卖箱还敞着,里面有个没吃完的肉包,是7月23日早上她没来得及吃的早饭。手机放在床头柜上,还在断断续续收到平台的派单提醒,“叮咚”声在安静的屋里响着,格外刺耳。 晓琳的妹妹说,等处理完遗体,想把那辆电动车骑回来,“车座上有她绣的小太阳,娃每次都指着喊‘妈妈’。”只是往后,那小太阳再亮,也照不亮孩子等妈妈回家的路了。 江风还在吹,水面上波光粼粼,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可对于那个两岁的孩子来说,从今天起,世界上最疼他的人,变成了江水里的一声叹息,变成了照片里不会笑的影像,变成了大人们躲着他抹眼泪时,说不出的那句“妈妈回不来了”。 葬礼还没办,亲戚们说要等晓琳的父母从乡下赶来。她的母亲还不知道消息,早上打电话来问“晓琳这两天咋不接电话”,丈夫捏着手机,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最后只说“她忙,在送单呢”。 忙,是啊,晓琳一直很忙。忙着挣钱,忙着养娃,忙着在生活里往前跑,却没来得及看看脚下的路,原来藏着这么深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