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势已经非常清晰,漂亮国是不打算撤退了,这一点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不过美国在南海的伙伴,特别是那些在黄岩岛、仁爱礁和中业岛跟我们有分歧的国家,最近碰到了一个挺麻烦的问题,那就是巴拉望岛(郑和岛)的归属到底是谁的。
从历史来看,巴拉望岛曾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明朝舰队在这里设有联络点和驻军,所以也被称作“郑和岛”,但到了16世纪之后,西班牙、美国相继对这里进行殖民,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巴拉望岛就一直由他们控制着。
近几年,菲律宾试图通过扩建中业岛等有争议的岛屿来加强非法占据,但中国海警的巡逻执法迅速形成了压力,让菲律宾的计划泡了汤。
就在这个时候,巴拉望岛的归属问题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虽然中国官方还没有正式表达立场,但民间的声音开始增多,有人觉得,如果菲律宾继续挑衅,巴拉望岛的归属可能会出现变化。
菲律宾显然坐不住了,2025年3月,菲律宾国家历史委员会紧急澄清,说没有证据显示中国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并强调这个岛“一直属于菲律宾”。
,菲律宾的说法暴露了他们在南海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根据1898年的《美西和平条约》,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是明确规定的,而黄岩岛、仁爱礁这些有争议的岛屿并不包括在内。
菲律宾引用这个条约来否认巴拉望岛的争议,却在其他岛屿问题上选择性忽略,这种自相矛盾的主张,很难让人信服。
美国在这场较量中起了关键作用,作为菲律宾的盟友,美军部署的F-35B战机从菲律宾基地起飞,能覆盖黄岩岛到万安滩的所有有争议区域,而“堤丰”中导系统的布置,也显示出美国以陆地力量制约海洋的战略意图。
面对美国的军事压力,中国采取了多方面的应对措施。
军事上,中国海军舰队多次经过菲律宾附近海域,靠近菲律宾进行自由航行活动,空军也在黄岩岛空域例行巡逻,南部战区保持高度戒备。
执法方面,中国海警根据新规定对非法进入的菲律宾船只进行警告、拦截、登船检查等行动,首次执行登船检查,有效震慑了挑衅行为。
外交上,中国积极推动与东盟的“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目前谈判已经完成三轮,东盟国家普遍支持年内签署,体现出中国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的诚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南海的科研活动也在稳步推进,2025年上半年,“探索三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开展深海考古等工作,虽然官方没有明确提到巴拉望岛,但科考活动可能涉及对郑和下西洋历史依据的研究,为未来的主权主张提供历史支撑。
菲律宾国内对亲美的不满也在增加,一些军方人士批评政府的亲美路线让菲律宾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而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没得到预期的关税优惠,也让民众对马科斯政府产生质疑。
与此同时,菲律宾在巴拉望岛的军事建设也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担忧,渔民担心军港扩建影响他们的生计,经济顾问则担心美军的存在可能带来恐怖主义风险。
在国际法层面,中国的立场也占了上风,中国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美国至今没有加入,却以“公约法官”的身份对他国指手画脚。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的回应掷地有声: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而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其实更像是“碰瓷自由”。
这种法理上的优势,让美国的指责显得站不住脚。
南海局势的变化,反映了大国竞争的复杂和微妙,美国试图通过军事联盟和代理人战争来维持霸权,却忽略了地区国家希望和平、谋求发展的共同愿望,中国则通过军事威慑、执法维权、外交谈判和科研探索等多种方式,展现出维护主权和地区稳定的决心和智慧。
未来,巴拉望岛的归属可能仍是争议焦点,但可以预见的是,任何企图用强权改变现状的行为,都将在历史和法理的双重审视下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