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有一个奇葩现象,当北约三十几个国家给乌克兰送飞机,导弹,坦克等武器时,世界上好像只有一个国家给俄罗斯支援炮弹,那就是中国的近邻朝鲜。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北约那边的动静可不小。
三十来个国家变着法儿给乌克兰递家伙,从飞机、导弹到坦克,啥重武器都往上招呼。
像德国,直接从美国采购“爱国者”防空系统,挪威还跟着出钱,摆明了要把乌克兰的防空网撑起来。
波兰更不含糊,一口气送了200多辆坦克,成了除美国之外最大的武器输出国。
可再热闹的场子也有冷清的角落。
当北约这边锣鼓喧天的时候,俄罗斯的外援却显得有点孤单。
翻遍全球,好像只有朝鲜在实实在在地给俄罗斯递炮弹。
乌克兰情报部门说,朝鲜不光送了近千枚短程弹道导弹,还打算增派3万名士兵直接上战场。
这些朝鲜兵可不是凑数的,在库尔斯克前线,他们被派去干工事抢修、近距离突击这些高风险的活儿,连俄军基层军官都主动要求他们支援,可见战斗力确实不一般。
为啥朝鲜成了俄罗斯唯一的“铁哥们”?
这事儿得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
早年间,苏联跟朝鲜那是实打实的盟友,虽说苏联解体后关系一度冷淡,但普京上台后又把这层关系捡了回来。
2024年两国签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直接把关系升到了同盟级别,里头还明明白白写着,要是一方遭侵略,另一方得伸手帮忙。
这可不是一纸空文,朝鲜在联合国里没少给俄罗斯站台,俄罗斯也在导弹技术、卫星开发这些关键领域给朝鲜开小灶。
再说现实层面,朝鲜和俄罗斯都被西方制裁得够呛,抱团取暖成了自然选择。
朝鲜缺能源、缺技术,俄罗斯正好有油气资源和军工底子;俄罗斯缺弹药、缺兵力,朝鲜的炮弹生产线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就成了香饽饽。
就拿铁路来说,俄罗斯帮朝鲜改造了3500公里铁路,朝鲜就用煤炭、稀土这些资源抵账,两边都不吃亏。
更绝的是,朝鲜士兵在前线打出了名声,不光锻炼了队伍,还让自家的军工产品有了实战广告,中东、非洲那些国家看着眼热,说不定以后就成了朝鲜武器的买家。
有人可能要问,其他国家为啥不跟着朝鲜一块儿帮俄罗斯?
你看那些中亚“斯坦”国家,本来就跟俄罗斯有点离心离德,再加上美国在背后盯着,哪敢轻易动弹。
车臣、高加索这些地方闹独立的苗头一直没断,俄罗斯自己都得盯着,哪有余力去拉拢别人。
至于日本,眼睛死死盯着库页岛,巴不得俄罗斯多分心呢,更不可能伸手援助。
朝鲜这一步棋,其实打得挺精。
表面上看是帮俄罗斯扛压力,实际上是给自己谋出路。
你想啊,朝鲜被西方制裁了这么多年,国际上能说话的朋友没几个。
通过支援俄罗斯,既能在联合国换得俄罗斯的支持票,又能把自己的导弹、炮弹卖到更多地方。
更重要的是,朝鲜军队几十年没打过真仗,这次借着俄乌战场练兵,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的战术适应力都能实打实提升,以后在半岛局势里说话也更有底气。
再看看国际制裁这事儿。
欧盟虽说对俄罗斯搞了17轮制裁,可短期效果有限,俄罗斯的石油该卖还是卖,只不过换了个“影子船队”运输。
反倒是朝鲜,借着和俄罗斯的合作,把自己的经济短板补上了。
俄罗斯帮朝鲜排雷、修路,朝鲜就派人去俄罗斯当工兵,一个月能挣2000美元,这对人均月收入不到200美元的朝鲜军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这种互补性,让两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说到底,朝鲜支援俄罗斯,既是历史情谊的延续,也是现实利益的算计。
在这个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朝鲜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生存空间。
而北约那边,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内部的分歧和各自的小算盘,说不定哪天就会让这场援助大戏变了味。
战争打到这份上,输赢可能不在战场上,而在谁能把牌握得更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