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然气的话,我们将对你们采取100%的次级税制裁。 俄乌冲突后,欧美对俄罗斯搞了一堆制裁,尤其是想掐断俄罗斯的能源收入,结果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照样卖得风生水起,印度、中国、土耳其这些国家该买还是买,甚至买得更多了。 吕特的警告背后,是北约对自身能源安全的焦虑。欧洲多国在俄乌冲突后陷入能源危机,电价飙升导致工业生产成本激增。与此同时,印度、中国等国通过低价进口俄油,不仅稳定了自身能源供应,还将精炼后的成品油返销欧洲,形成 “套利” 链条。这种局面让北约感到,必须通过施压第三方国家来维护制裁的 “权威性”。 面对威胁,受影响国家迅速作出回应。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保障民众能源需求是首要任务,警告北约勿在贸易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印度石油部长透露,印度已与中东国家协商替代方案,以应对可能的制裁冲击。 中国外交部则强调,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呼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巴西外长维埃拉更是直言,北约作为军事联盟,无权干涉主权国家的贸易决策。 从国际法角度看,北约的次级税制裁缺乏合法依据。根据 WTO 规则,成员国不得对非冲突第三方实施贸易限制。欧盟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曾通过《阻断法案》,抵制美国类似的单边制裁。此次若北约强行实施制裁,很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战。印度、中国等国已着手建立本币结算体系,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将进一步削弱制裁的实际效力。 事实上,次级税制裁的可行性也面临严峻挑战。俄罗斯石油出口已形成多元化格局,2025 年上半年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比超过 70%。即便部分国家迫于压力减少进口,俄罗斯也能通过调整价格和运输路线,将资源转移至其他市场。 此外,美国自身经济也难以承受制裁的反噬。若全球油价因供应减少而飙升,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剧,这与特朗普政府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北约内部对这一政策也存在分歧。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质疑北约的 “脑死亡” 状态,德国总理舒尔茨则强调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性。部分欧洲国家担心,过度依赖美国的制裁政策,可能导致自身在能源和贸易领域丧失话语权。这种内部分歧,将削弱北约制裁的执行力度。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制裁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美国对古巴长达半个世纪的封锁未能改变其政治制度,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也未能阻止其核计划发展。此次若北约执意推行次级税制裁,不仅无法迫使俄罗斯妥协,反而可能加速国际能源市场的多极化进程。 印度、中国等国正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探索建立独立于西方的能源交易体系,这将对现有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区域能源合作的深化,都在削弱传统能源霸权的影响力。北约试图通过次级税制裁维系旧有的能源秩序,显然与时代潮流相悖。 未来,如何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与维护多边贸易规则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北约若继续将军事联盟的逻辑强加于经济领域,只会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的分裂与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