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724年,清军在郭隆寺激战两万喇嘛兵。清军攻克郭隆寺后,岳钟琪不仅将投降的60

1724年,清军在郭隆寺激战两万喇嘛兵。清军攻克郭隆寺后,岳钟琪不仅将投降的6000喇嘛全部处死,让青海喇嘛谈岳色变。而且岳钟琪认为郭隆寺乃藏污纳垢之地,于是一把火将这座青海最大的寺庙烧成了灰烬。这寺庙为何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将军,郭隆寺的喇嘛又在山头吹法号了” 副将张元佐站在岳钟琪身后躬身汇报,岳钟琪望着城外连绵的寺院金顶,眼神如刀:“那不是法号,是战鼓!” 1723年,正值康熙皇帝去世、雍正刚继位不久,此时他面临的第一场危机便是青海叛乱,雍正帝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副将,率军平叛。 这是清廷对西藏恢复统治的第三年,这三年里,曾经被瓦解的贵族势力一直试图恢复对青海的霸权,其中属罗卜藏丹津最为猖狂。 罗卜藏丹津是固始汗的孙子,他的家族曾统治青藏高原近百年,对于清廷的控制始终心怀不满,所以一直在找机会摆脱清政府。 直到雍正登基、政局尚未稳固,对于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罗卜藏丹津自然不会放过,他立刻召集各部会盟,发起叛乱,青海的各大寺庙也纷纷响应。 最终,郭隆寺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叛军最重要的据点。这座寺庙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拥有近万名武装僧兵,甚至还公开宣称要自立为王。 他们在寺庙内囤积粮草、训练僧众、修筑工事,准备长期抵抗。岳钟琪曾在奏折中写道:“郭隆寺僧众皆持刀兵,非寻常念佛之人,实为叛军之精锐。”可见其司马昭之心。 所以,当岳钟琪接下了平定青海叛乱这一重任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瓦解叛军的根据地——郭隆寺。 1724年正月,岳钟琪率三千清军进攻郭隆寺,训练有素的僧兵利用地形层层设伏,导致清军死伤惨重。 岳钟琪立刻调整战术,率精骑突袭了罗卜藏丹津的大营,这才控制住了局势,激战两日后,清军终于攻破寺庙,六千名喇嘛投降。 然而,岳钟琪并未宽恕他们,而是下令全部处决,并放火烧寺! 有人质问:“既已投降,为何还要赶尽杀绝?”岳钟琪的回答冷酷而现实:“此辈非真心归顺,若留活口,必复为乱。” 其实岳钟琪的判断并非没有道理,青海的喇嘛并非单纯的宗教人士,而是拥有武装的地方势力,一旦放过,很可能再度集结。 此外,焚毁郭隆寺也是对叛乱者的震慑,清廷要用最严厉的手段告诉西北各部——反抗中央者,必遭毁灭! 然而岳钟琪的这一举动也让他背负了不少骂名,有藏地高僧曾痛斥他“毁寺杀僧,罪孽深重!”可对于雍正来说,岳钟琪此举彻底粉碎了叛军的士气,果然在郭隆寺被毁后,叛军余孽也迅速瓦解,纷纷逃亡准噶尔。 虽然岳钟琪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汉人的身份却始终是帝王心中的“一根刺”因此岳钟琪虽是满汉大军的将领,但也时刻活在监视之下。 岳钟琪深知自己的处境,所以在青海平叛时格外狠绝,既是为了永绝后患,也是为了向清廷证明自己的忠诚。 信息来源: 马连龙. 论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前因后果[J]. 青海社会科学, 1993. 文|墨海 编辑|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