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欲炸毁京汉铁路,可试了三个月都没有成功,这时,工兵排长宁亚川站了出来:“让我一个人去炸掉它吧!”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网络文明】网络道德讲堂第三讲《义无反顾——孤胆英雄宁亚川》) 1942年抗日战场,晋察冀军区的战士们突然听到一个爆炸性消息:工兵排长宁亚川带上一笔工程款和三八大盖,跑路投奔了日本人。 这消息让所有人心里翻江倒海。 宁亚川可不是个普通兵,他是大伙儿眼里的战场英雄。 时间倒回1940年,那会儿日军控制了漕河铁路桥。 这座桥是个咽喉要道,日本人派重兵把守,桥边建了好些炮楼,巡逻队来来回回,方圆十里像铁桶一样严实。 八路军早想炸掉它,可试过好几回都失败了,反倒损兵折将。 司令员杨成武愁得不行,最后咬咬牙,决定把任务交给宁亚川。 这小伙子出生在华北穷苦农家,自小吃苦长大,练了一身本事,枪法准,玩炸药更是一绝,参军后立下过不少功劳。 他接到命令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宁亚川心里明镜似的:炸桥任务就是场生死赌局。 他只带了点简单工具和几十斤炸药,把自己伪装成河上讨生活的农民,背篓里藏好炸药包,趁着天黑摸到漕河边。 鬼子防卫密不透风,桥面十分钟换一班岗,探照灯一小时扫一趟,错一步就是死路。 宁亚川躲在草丛里观察了好几晚,掐着秒表算准时间。 终于摸清规律后,他趁鬼子交接班钻到桥底下。 河水哗哗响,钢梁冰凉刺手,他一手抓绳一手拖炸药,指头划出血也不管,只盯着上边动静。 炸药固定好,赶紧用泥土杂草盖住痕迹。 撤到安全地方时,探照灯险些照到他身上。 等灯光移开,宁亚川点上引线就跑。 轰隆一声巨响,桥塌铁断,日军军列连车带人栽进河里。 这次行动干掉1500多鬼子,切断了日军命脉。 完成任务后,宁亚川躲开追兵,连滚带爬回了根据地。 战友们见着他活生生的,个个激动得不行。 杨成武高兴坏了,可那时八路军条件苦,只能找块红布包个铜板当奖牌。 聂荣臻将军亲手递给他,说了些鼓励话。 宁亚川表面平静地接过来,心底却七上八下。 他想起自己舍命炸桥的劲头,就换来个破铜板。 那年头穷,他知道,但心里还是别扭。 宁亚川这人不贪财,可战场上死的战友连名字都没留下,自己顶着英雄名号又孤独又憋屈。 每次冲锋陷阵,都是拿命换,日子久了,那股干劲慢慢消磨掉了。 到了1942年,整个晋察冀军区炸开锅,都说宁亚川当了叛徒,卷款投敌。 其实这事儿是杨成武布的局。 当时日本人建了个叫大王店的反共宣抚班,里头全是汉奸鬼子和特务,专门在根据地捣乱,抓杀抗日分子。 这地儿藏得深,重兵把守,八路军硬打几回都没辙。 杨成武琢磨出一条毒计:派个可靠的人装叛徒混进去,找机会一锅端。 宁亚川有勇有谋,最合适不过。 任务险恶得很,弄不好就是身败名裂。 杨成武详细交代了内情,宁亚川答应下来。 为做戏做全套,军区故意给宁亚川一笔款子和一支枪当“投敌资本”,还到处散播消息,说他贪钱不满才跑路。 这边传得沸沸扬扬,日本人那边耳朵也尖。 宁亚川晚上悄悄溜出根据地,直奔大王店。 宣抚班的人一听来个带钱投敌的八路英雄,马上派人接应。 宁亚川知道汉奸最爱贪小便宜,一进门就把三八大盖献上头目,再用赃钱请大伙儿海吃海喝。 汉奸们见钱眼开,没几天就跟他称兄道弟。 宁亚川装得像个真叛徒,总嚷嚷八路坏话,还出主意对付根据地。 可私下里他精得很,白天混在人堆里套消息,晚上研究据点的布局。 他发现有两块要害地方,一是办公区搞情报,二是军火库守得严实,炸一处都不够,得全端掉。 大年三十,宁亚川主动提出来办年夜饭,请全体汉奸到据点吃喝。 汉奸头子乐呵呵答应了。那天白天,宁亚川溜到联络点拿回定时炸弹,拆成小块藏进糖盒和衣服夹层。 晚上宴席上,汉奸们喝得东倒西歪,嘴都歪歪了,直夸他开窍。 宁亚川忍着恶心陪笑,找个空当溜进要害区安好炸弹。 他手脚麻利,算准时间返回接着喝。 夜深时分,汉奸们醉得呼呼大睡时,炸弹轰隆炸响。 据点烧成一片火海,宁亚川扭头就跑,没回头看一眼。 他沿着预定路线拼命奔,听到背后爆炸声震天,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等宁亚川赶回根据地,杨成武已等在路口。 他什么也没多说,只拍拍宁亚川肩膀赞了一句。 这下真相大白,宁亚川没叛变,那场爆炸消灭了大王店所有敌特。 宁亚川继续回营干工兵活,那些奖牌红布早不值一提,对他而言,证明忠诚才是真正勋章。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