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援。但中国不会坐视俄罗斯被美欧击败。所以只要美国军援的导弹打到俄罗斯本土,那么一场真正的大戏和好戏也就拉开了帷幕,核战恐怕就提上了日程,正如普京所言“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那地球还有什么意义” 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打破竞选时承诺,大手一挥批了3.8亿美元的新一轮对乌克兰军援。这份军援清单里不仅有“爱国者”导弹系统,还包括F-16战机配套弹药和大量远程导弹,一看就是冲着俄罗斯本土去的。 这一步棋,等于直接把乌克兰战场的火力档位调到了“进攻模式”。特朗普嘴上说要结束战争,实际上却把武器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前线。 这一出“嘴上和平,手里加码”的操作,让俄罗斯坐不住了。 莫斯科方面第一时间放话:只要这些导弹越过边界、落到俄罗斯本土,那就不再是军援,而是战争行为,俄罗斯将不排除使用包括核手段在内的回应方式。 事情之所以变得格外敏感,是因为普京早就放出过狠话:“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那地球还有什么意义?” 这可不是一句气话,而是俄罗斯国家战略里真实存在的核威慑逻辑。简单来说,就是谁要让俄罗斯亡国,大家就一起完蛋。 而特朗普那边呢?他也不含糊,军援计划一推出,马上配上了他最擅长的做法——甩锅给别人付账。 军火由美国提供,买单的却是欧洲。一边卖武器一边收好处,熟悉的“交易艺术”又回来了。欧洲国家嘴上不说,但心里清楚,这一轮打下去,买单的永远是自己。 从战场实际情况看,俄乌前线已经不是你来我往的小规模交火,而是实打实的“钢铁绞肉机”。 俄罗斯控制着东部大片区域,但推进速度慢得像乌龟爬,每个月也就向前挪十来公里。乌军呢,靠着西方弹药硬撑,几乎每天都要消耗掉上百吨炮弹。 而这场消耗战背后,是俄罗斯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和技术困境。数据显示,从2022年开战以来,俄罗斯已经流失了42万名科研人员。 技术断档、设备老化、芯片短缺,连导弹零件都得靠朝鲜送来的二手货。有些防空系统出故障的概率,比俄罗斯自己生产的高出三倍。 普京其实早就意识到问题严重。年初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采访里,他罕见地承认:再这么靠石油和天然气过日子,国家迟早玩完。 这段视频被俄媒在7月特意曝光,显然是想告诉国内老百姓:我们不是不想赢,是手里没家伙了。 再看能源这块,俄罗斯把宝压在了中国和印度身上。以为靠着卖油卖气就能撑住财政,结果发现,这俩买家根本不好糊弄。 中国讲的是市场逻辑,要的是价格、公平和稳定,印度更干脆,低价才是硬道理。特朗普一句“敢买俄油就加税”,印度立马就开始左右观望了。 中国这边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不选边、不结盟、合作但不依赖。今年1月刚刚签了个工业技术合作协议,1500台高精机床送到了俄罗斯,还帮着修复一些汽车生产线。 该合作的合作,不该管的局面,中国从不插手。这种平衡,既体现了责任感,也精准地规避了被西方拉进泥潭的风险。 问题就在于,俄罗斯现在的处境越来越难维持。能源卖不动,技术跟不上,战争打不赢。这样下去,普京手上剩下的牌就只剩一张——核威慑。 俄罗斯的核战略近年来也在悄悄调整。一方面明确规定,如果本土遭到核打击或外部大规模入侵,可以动用核武器;另一方面,模糊条款也越来越多,比如“敌对国家支持的代理人攻击”、“关键设施遭破坏”等等。 这种模糊性,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下操作空间。 今年7月,普京政府重启了新地岛核试验场,有卫星图像显示,发射井和指挥设施都在翻新。这不是演习,这是准备。 北约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德国主张稳妥,法国顾虑多多,东欧国家却叫嚣要加大军援。美国看似团结盟友,实则在后面推波助澜。 一旦真的有哪个国家越界,导弹落到俄境内,普京可能就不再按常理出牌了。 乌克兰方面也不示弱,今年初就有高官放话:如果美国停止军援,乌克兰将自行研发核武器。虽然至今没有实质进展,但这种“自曝核底牌”的言论,本身就是火药桶上的火星。 7月23日,俄罗斯和乌克兰本计划在土耳其进行新一轮谈判,但俄方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接泼冷水,说双方立场南辕北辙,不指望能谈出结果。这意味着,战事还远未到拐点。 现在的局面,是谁都不能退、谁也不敢进。美军的F-16战机还在乌克兰上空巡航,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已经对准波罗的海。 特朗普加大军援,普京亮出核牌,乌克兰打得寸土不让。中国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俄罗斯真被击败,下一步就是亚洲。 所以,中国不会轻易出手,但也绝不会坐视不理。只要美制导弹真的落到俄罗斯本土,那就不是“代理战争”的问题了,而是中美俄三方博弈的开始。 一旦到了那一步,世界格局将不再是现在这个样子。普京所说:“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那地球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听着疯狂,背后却是一个现实:任何一个核国家,在生存问题面前,都不会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