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北京发现了太太监李莲英的墓。当专家打开棺椁时想要移开李莲英的尸体时,却被其两腿之间的景象吓得头皮发麻,难道他的死因另有蹊跷?很快,棺椁中的一条辫子揭开了李莲英的死因之谜,专家:被史书骗了。 1966年,北京西郊恩济庄的一片普通田地里,埋着晚清最有权势的太太监——李莲英。 一提起李莲英,大家脑子里冒出的大多是些脸谱化的词:阿谀奉承、贪婪狡诈、权倾朝野。他是慈禧太后身边最得宠的红人,风光了近五十年。这样一个人,他的墓,那得是多气派? 没错,确实气派。根据当时参与挖掘的考古人员回忆,李莲英的墓地占地有二十多亩,地面建筑虽然在早年间被毁了,但地下的墓室,那叫一个坚固。光是墓顶就用了三合土、碎石、黄土和糯米浆一层层夯实,比石头还硬。专家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大铁锤砸了三天才勉强砸开一个口子。 墓室的规格也相当高,汉白玉的门,雕刻精美。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太监该有的排场,可见其生前的地位和死后的哀荣。大家伙儿都憋着一口气,想看看这位权监的棺椁里,到底藏了多少奇珍异宝。 当厚重的棺盖被撬开,手电筒的光柱射进去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没有想象中的金银珠宝晃眼,只有一堆丝绵被褥。拨开层层丝绵,专家的手触到了一个硬物。 拿出来一看,是一颗头骨。 这不奇怪,人死了几十年,肉身腐烂,剩下骨头是正常的。可当他们想把“尸体”整体挪出来的时候,怪事发生了。他们顺着头骨往下摸,本该是脖子、身躯、四肢的地方,却空空如也!再往下,直到本该是双脚的位置,才又摸到一双布鞋和袜子。 掀开整床被子,棺材里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头皮发麻。偌大的棺椁里,根本没有完整的尸身,只有一颗头骨,孤零零地摆在龙枕上,头骨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乌黑的辫子。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棉花、填充物,以及一些陪葬品。 也就是说,这是一座“身首异处”的坟墓。 李莲英的墓志铭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他是1911年(宣统三年)得“痢疾”而亡,善终。这墓志铭还是当时的大才子、大学士恽毓鼎写的,按理说可信度很高。 可眼前的景象怎么解释?谁家得痢疾,能把身子得没了,只剩一个脑袋下葬?这明显是被谋杀,而且是被人砍了头。 大家心里都犯嘀咕:难道他的死因另有蹊蹺?这位在历史上呼风唤雨的大太监,晚景竟如此凄凉?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棺椁里那条保存完好的辫子,成了揭开谜团的关键。这条辫子油光锃亮,编得一丝不苟,长度惊人,从头骨的发根处一直延伸到棺尾。这在清朝,是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作为太监总管权威的体现。 正是这条辫子,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这颗头颅就是李莲英本人的。但反过来看,这也恰恰证明了,他绝非善终。一个病死的人,家人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保其全尸下葬,这是中国的传统。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尸身实在找不到了,才会出此下策。 那么,是谁杀了李莲英?又是谁要费尽心机,为他建造一个如此宏伟的“假坟”,来掩盖他被杀的真相? 这就要回到1911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了。那一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摇摇欲坠。而在此之前,1908年,李莲英最大的靠山慈禧太后去世了。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失去了保护伞的李莲英,虽然在慈禧死后立刻选择了“退休”,带着一生积攒的巨额财富离开了紫禁城,但他真的能就此安享晚年吗? 恐怕很难。 关于他的死,民间一直有几种说法,之前都被当成野史,但现在看来,可信度反而更高了。 一种说法是,他被革命党人杀了。作为清廷的象征性人物之一,除掉他,有政治上的意义。 另一种说法是,他被仇家所害。李莲英在位时,权势熏天,得罪的人不计其数。那些曾经被他打压的王公贵族、朝中大臣,在他失势后,能放过他吗?很有可能,有人买通了江洋大盗,半路截杀,为的就是复仇和夺财。 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说他死于内斗。有传言说,他的死和另一位太监小德张有关。也有人说,他手里掌握了太多皇家秘密和财富,隆裕太后(光绪帝的皇后)怕他泄密,派人除掉了他。 其中,最有一个版本的故事细节很具体:说李莲英离开皇宫后,住在北京棉花胡同的宅子里,有一天,他去东城的一个钱庄查账,回来路上,经过后海和德胜门之间的一座小桥时,被人截杀。凶手不仅抢走了他的钱财,还砍下了他的头颅。他的家人找了很久,才在一个粪坑里找到了这颗头。因为找不到身体,只能将头颅和一些衣物葬在一起,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的戏码。 李家花重金,请来大学士写墓志铭,编造了一个“病故善终”的谎言。然后,修建了一座极尽奢华的坟墓,把李莲英的头颅和那条标志性的辫子郑重下葬,再用衣冠填充,制造了一个全尸的假象。 这既是给外人看,也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李莲英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完整”。 那条乌黑的长辫子,无声地诉说着主人最后的遭遇,也无情地嘲讽了史书上那四个轻飘飘的字——“病故而亡”。 专家们恍然大悟:是被史书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