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媒体消息,俾路支民族党领袖萨达尔・阿赫塔尔・门加尔周日在准备乘坐飞往迪拜的航班时,因被列入禁飞名单而被从飞机上拦下。 门加尔并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待遇”,他随后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上次名字被列入这类名单,还是在穆沙拉夫时代”。 作为现任国会议员,他的出国自由竟被行政部门一纸名单剥夺。 然而,就在被拦截前几天,门加尔刚宣布结束其领导的俾路支民族党(BNP)持续20天的抗议活动,该静坐矛头直指政府镇压俾路支人权活动分子、抓捕俾路支团结委员会成员的行径。 抗议一收场,他立刻被列名单、拦航班,这绝非巧合,而是对异见领袖的警告,你再发声,连移动的自由都没有。 时间再往前看,一个月前,伊朗导弹袭击多哈美军基地,导致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集体关闭领空,迪拜、多哈机场瘫痪,航班大规模取消绕行,区域安全危机下,各国对人员流动的管控陡然收紧。 而巴基斯坦政府选择在此时对门加尔“关门”,既借了区域紧张“合理”强化控制,又顺势将一位长期批评政府政策的俾路支领袖“锁在国内”。 毕竟,俾路支问题涉及资源分配、自治权等敏感议题,让他的声音传不出去,对当局而言“省心”得多。 可是当国家机器用“安全”之名将人列入名单、当区域冲突让领空随时关闭、当技术干扰令航行失准,普通人的出行自由在多重枷锁下脆弱不堪。 法律工具可被随意操弄为禁声武器,安全名单能跳过司法审查直接生效,而议员身份在行政强权前形同虚设。 门加尔的遭遇不是孤例,一位省长级政要在机场被公然拦下,普通民众的自由又能剩下多少? 对此大家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