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祖了!近日,甘肃,哥哥两年前考上清华,妹妹羡慕的不得了。家里人知道她要强,都劝她压力别太大,没想到两年后妹妹考上了北大。网友:这家可以开个清北冲刺班了! 黄土坡上的"清北兄妹":两只金凤凰的起飞路 甘肃定西的土坯房里,王老汉正蹲在炕沿上卷烟,烟丝撒了一炕桌。院门外突然传来"嫂子!你家婷婷考上北大啦!"的喊声,他手里的烟纸"啪"地掉在地上,鞋都没穿就往外跑。 一、两年前的清华录取通知书,点燃妹妹眼里的光 这事得从两年前说起。那天王磊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村里,邮递员骑着摩托在土路上喊了三嗓子,把全村人都喊到了老王家院子里。王磊站在晒谷场中间,红着脸接过那个硬壳信封,妹妹王婷挤在人群最前面,踮着脚看哥哥手里的通知书,蓝色封面烫着的金字晃得她眼睛发酸。 "哥,清华的门是不是特别大?"晚饭时,婷婷扒拉着碗里的土豆,小声问。王磊夹了块肉给她:"等你以后去北京,哥带你去看。"父亲蹲在门槛上抽旱烟,吧嗒吧嗒抽了半天,说:"婷婷,咱不跟你哥比,念书是为自己,不是为攀比。" 可谁都知道这姑娘要强。王磊去北京那天,婷婷偷偷把他用过的错题本塞进书包,本子最后一页,哥哥写着"别怕难,有哥在"。从那天起,教室里最后灭的灯总是她那盏,冬天的早晨,她揣着母亲给的热洋芋,五点半就站在路灯下背单词,哈气在围巾上结出白霜。 二、高三那年的"小秘密",藏着全家人的疼 高三下学期,婷婷的成绩忽上忽下。有次模拟考砸了,她躲在操场角落哭,被来送生活费的母亲撞见。母亲没说啥,只是解开布包,从最底下摸出个苹果:"你爸在工地捡的,没坏,你吃。" 婷婷咬着苹果,看见母亲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打补丁的秋衣,眼泪掉得更凶:"妈,我要是考不好咋办?"母亲把她的头按在肩上:"考啥样妈都高兴,你哥说北京冬天冷,我给你织了件毛衣。" 其实全家人都在偷偷使劲。父亲在工地主动加夜班,说"多挣点,给婷婷买资料";王磊每个月省下生活费,给妹妹寄来《北大招生手册》,扉页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就连邻居张奶奶,也常端来热乎的浆水面,说"给娃补补脑子"。 最紧张的是查分那天。婷婷攥着准考证的手抖个不停,王磊在电话那头喊"点啊",她闭着眼按了查询键,再睁开眼时,眼泪"唰"地下来了——698分。 三、北大录取通知书来了,土坯房里飘出两朵祥云 邮递员第二次敲老王家的门时,手里的信封变成了红色。"北京大学!"认字的邻居念出这四个字,院子里瞬间炸开了锅。婷婷接过通知书,手指抚过"北京大学"四个字,突然想起两年前哥哥站在晒谷场的样子,原来心跳得快要蹦出来是这种感觉。 父亲接过通知书,手在衣角上蹭了又蹭,翻来覆去看了三遍,突然往屋里跑。众人正纳闷,见他从箱底摸出个红布包,打开一看,是王磊的清华通知书。两张通知书并排摆在炕桌上,一张蓝,一张红,像两朵飘进土坯房的祥云。 "这下好了,俩娃都在北京!"母亲抹着眼泪笑,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苗"呼"地窜起来,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暖融融的。王磊打视频电话来时,兄妹俩举着通知书对着屏幕,王磊说:"开学我去接你,带你吃北京烤鸭。"婷婷笑着点头,突然发现哥哥眼眶红了。 网友说"这家能开清北冲刺班",可村里人都知道,哪有啥秘诀。不过是黄土坡上的孩子,认准了"读书能走出大山"这条道,家里人用笨拙的爱托着,自己咬着牙往前闯。就像王老汉在感谢信里写的:"不是我们教得好,是娃自己肯拼,是这时代好,山里娃也能看见远处的光。" 如今老王家的墙上,两张通知书镶在镜框里,并排挂着。风从窗棂吹进来,带着麦香,好像在说:这不是终点,是起点。就像黄土坡上的庄稼,一茬接一茬,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