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太阳]1936年,一名国民党中将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谁知等到了延安,毛主席却劝他

[太阳]1936年,一名国民党中将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谁知等到了延安,毛主席却劝他回到国民党中。 (参考资料:2006-09-19 央视网——想抓贺龙反被活捉 “国军中将”随红军长征) 故事要从1935年的春夏之交说起,中央红军长征在外,留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正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激烈周旋。 到了6月,红军在忠堡地区布下一个口袋阵,一口吃掉了国民党军第四十一师,还抓了个“大鱼”——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 这可不是个小角色,张振汉出身炮兵,科班出身,深得蒋介石赏识,更有意思的是,他被俘前不久还放出狠话,要“亲手抓住贺龙”,谁知战场风云变幻,抓人不成,反倒被贺龙抓了。 被押到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时,张振汉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他等来的不是审讯和羞辱,而是贺龙亲自递来的一杯热开水,和一句半开玩笑的问话:“张师长,是你抓我,还是我抓你?” 一句话,问得张振汉面红耳赤,羞愧又后怕,他没想到,红军不仅没为难他,反而对他优待有加,连他腿上的枪伤都用了最好的药来治。 这份气度和待遇,彻底动摇了张振汉过去对共产党的刻板印象,没过多久,他便坦言,愿意为红军出点力。 机会很快就来了,红军围攻龙山县城,缴获了几门山炮,却没人懂得如何操作,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张振汉主动站了出来。 这位炮兵专家亲自上前校准炮位,只两发炮弹,就精准地轰开了坚固的城门,贺龙当场称赞他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 时任红军学校校长的萧克将军也看中了他的专业能力,力排众议,请他去红军学校当教员,有人不服气:“一个败军之将,怎么教我们打胜仗?” 萧克一句话就点透了:“军事技术没有阶级性,红军白军都得用”,事实证明,萧克的眼光很准,张振汉讲起课来一丝不苟,还结合自己被俘的亲身经历,反过来剖析国民党军的战术弱点和失败根源,让红军学员们受益匪浅。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更严峻的考验——长征,还在后头,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踏上长征路,出发前,张振汉凭借自己对国民党军部署的了解,为红军选择突围方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情报。 长征路上,领导特意给他配了一头骡子代步,还派了战士沿途照料,可长征的艰苦远超想象,翻越雪山时,山路湿滑陡峭,走到半山腰,骡子突然失蹄,连人带骡滚下了深谷。 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循着痕迹下到谷底,才找到了腿骨骨折、奄奄一息的张振汉。 简单包扎后,战士们轮流用担架抬着他继续爬,雪山上空气稀薄,抬担架的战士每走几步就得停下大口喘气,看到这一幕,张振汉这个过去以“铁石心肠”自诩的职业军人,再也忍不住,流下了感激的热泪。 更让他动容的,是过草地的时候,粮食比金子还贵,负责照顾他的战士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仅有的一点点干粮、野菜匀给他,这位昔日养尊处优的国民党中将,在红军队伍里,身体经受了磨砺,灵魂也受到了洗礼。 张振汉学会了忍受艰苦,甚至还学会了苦中作乐,长征途中他身上长满了虱子,宿营时就自己动手捉,有人问他感觉怎么样,他却乐呵呵地回答:“虱多不咬!” 他的思想,也从最初害怕被杀而被迫合作,转变为心悦诚服地为红军工作。他越来越坚定地相信: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 抵达延安后,张振汉甚至提出想把妻子接来,在这里安家落户,可就在这时,全面抗战爆发了,出于统一战线的大局考虑,毛主席亲自找他谈话,劝他回到国民党军队中去。 毛主席表示:过去不放张振汉走,是怕他回去有危险,现在国共合作了,张振汉回去,国民党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振汉虽万分不舍,还是告别了延安,回到国民党阵营后,他果真不再被重用,但他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成了共产党政策最好的“活广告”。 张振汉时常向故旧袍泽讲述自己在红军中的见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后来解放战争南下,他更是积极奔走,策动湖南地方实力派起义,为长沙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张振汉被任命为长沙市副市长,后来还担任了湖南省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 到北京开会时,萧克等当年的红军战友还时常请他吃饭,彼此之间,早已没有了敌我之分,剩下的,是共同走过长征路的患难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