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切都是美国发明的! 他狂言——我们发明了一切! 他把世界看成全是美国的,把所有对人类贡献的发明都归功于美国! 他在近日的一次国会山论坛上的讲话中,口出狂言! “这是一个发明灯泡的国家,电报、电视、电话、电脑芯片、智能手机、GPS、集成电路、甚至互联网——基本上,我们发明了一切。剩下的还有什么呢?我们发明了一切,而现在轮到人工智能了。我们发明了一切,还有人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不仅过度简化了科技史的复杂脉络,更暴露了对全球科技协作本质的忽视! 一、历史事实的严重失真:单边叙事掩盖全球协作真相 1. 关键发明的真实起源 ——电话:亚历山大·贝尔(苏格兰裔)在美国完善了电话,但核心原理基于德国人菲利普·赖斯的早期工作。 ——电视:菲洛·法恩斯沃斯(美)贡献了电子电视系统,但机械扫描电视由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 ——互联网:美国国防部ARPANET奠定基础,但万维网(WWW)由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在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明。 ——芯片与集成电路:杰克·基尔比(美)和罗伯特·诺伊斯(美)独立发明集成电路,但其技术依赖德国硅提纯工艺和日本光刻技术迭代。 2.军事技术向民用转化才是关键优势 美国真正的强项在于将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如GPS、触摸屏),而非“从零发明”。例如: iPhone的防水标准源于美军MIL-STD-810G规范; 人脸识别技术脱胎于激光测距武器系统; 甚至苹果的钛合金供应链直接共享F-22战斗机供应商。 二、美国创新的真实优势:制度生态,而非“凭空创造” 1. 政策体系推动技术转化 《拜杜法案》(1980):允许高校保留联邦资助的专利,催生了斯坦福等校的创业潮(如谷歌源于NSF项目)。 STTR计划(1992):强制联邦机构资助小企业技术转化,使美国专利许可数十年增长百倍。 2. 举国体制应对战略竞争 冷战时期的“登月计划”和DARPA高风险研发模式,为AI等新兴领域奠定基础: - 阿波罗计划动员30万人、耗资250亿美元(相当于今日2000亿); - DARPA早期资助的神经网络研究,最终催生了现代AI。 三、AI竞赛的现实格局:美国并无压倒性优势 1. 科技巨头的集体预警 2025年5月,OpenAI、AMD等四家AI巨头在国会听证会上一致警告: - “美国对中国的AI领先优势并不大,且可能被快速追上”; - 过度出口管制反而迫使他国采用中国技术(如华为替代英伟达芯片)。 2. 基础技术依赖全球协作。 算:深度学习突破源于加拿大团队(辛顿)和俄裔学者(Ilya Sutskever); - 硬件:英伟达GPU的早期应用由多伦多大学推动,而黄仁勋曾冷落辛顿的合作请求; - 数据:ImageNet数据集由华裔科学家李飞飞主导构建,中国现拥有全球最大AI训练数据池。 四、科技发展的未来路径:开放协作胜于单边宣称 1. AI本质是系统竞争,非“发明权”争夺 - Sam Altman指出:中美AI差距在“系统部署速度”,需整合能源(10GW级电力)、芯片制造、数据中心链条; - 美国若继续限制技术出口,将重蹈5G竞争中“华为主导全球70%基站”的覆辙。 2. 文明进步需要全球智慧流动 从晶体管(美/德合作)到AlphaFold(英),重大突破依赖跨国协作。特朗普的“发明一切论”既违背史实,更可能孤立美国技术生态。 放下傲慢,回归理性竞争 美国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优势在于制度设计(如《拜杜法案》)和转化能力(军工技术民用化),而非“独家发明”。在AI领域,维持领先需放宽出口管制、加强基建投入(如AI工厂),并承认全球协作的不可替代性。将科技史简化为“美国发明一切”,既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未来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