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阿三宣布恢复已中断五年的中国公民赴印旅游签证,不过,这次印度签证增加了一项要求十

阿三宣布恢复已中断五年的中国公民赴印旅游签证,不过,这次印度签证增加了一项要求十万人民币存款的限制,同时,电子签证依然没恢复,还只能线下去北京、上海及广州递交申请。   印度这次突然恢复中断五年的中国公民赴印旅游签证,表面上看是给两国关系“松绑”,实际上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这事儿得从去年10月中印领导人喀山会晤说起——那次见面后,双方开始在边境问题上降温,中方还主动开放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的通道,摆明了想把关系拉回正轨。   印度再绷着面子也不好继续僵着,毕竟他们在边境对峙中尝到了苦头,国内又急需外资和游客提振经济,恢复签证算是对中方善意的“投桃报李”。   但印度这算盘打得精,恢复签证的同时,反手就给中国游客套上了十万人民币存款的紧箍咒。这明摆着是在筛选“高净值游客”。   要知道,印度旅游业虽然在2024年贡献了21万亿卢比的GDP,可国际游客消费还没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尤其是中国游客的高端消费缺口一直填不上。他们心里清楚,普通游客可能更愿意去东南亚或欧洲,而能掏出十万存款证明的人,大概率是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印度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有限的旅游资源集中服务于高消费人群,既减少管理成本,又能快速拉动旅游收入。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这次连电子签证都没恢复,非要让人跑北京、上海、广州递材料。这哪是开放,分明是变相设卡。一方面,线下申请能增加审核环节,方便他们把控入境人员的背景——毕竟中印边境摩擦的阴影还在,印度对中国游客的警惕心没完全放下;另一方面,繁琐的流程能劝退一部分人,避免短期内游客数量激增,给他们本就脆弱的旅游基础设施造成压力。你想想,印度连国内卫生条件和景区管理都没整明白,突然来几万人还不得乱套?   再往深了看,印度这招还有试探的意味。他们想看看中方对签证限制的反应,如果中国游客咬咬牙接受了,那后续可能会加码其他条件;要是市场反响冷淡,他们也能找台阶下,把责任推给“技术问题”或者“政策惯性”。毕竟印度签证系统之前就闹过乌龙,把十万卢比翻译成一百万人民币,闹出大笑话。这种官僚系统的混乱,恰恰暴露了他们在制定政策时的摇摆心态——既想占便宜,又怕担风险。   其实,印度心里比谁都清楚,光靠签证限制成不了气候。中国游客可不是非去印度不可,周边国家的旅游环境和性价比都比印度高得多。真要想吸引游客,得先把国内治安、卫生条件、景区服务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就像四川外国语大学龙兴春教授说的,情绪化抵制中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印度在国际竞争中掉队。这次恢复签证本是个机会,可印度偏要搞这些弯弯绕绕,到头来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到底,印度这步棋走得纠结——既想借着中国的势头盘活经济,又放不下骨子里的戒心。十万存款的限制,与其说是筛选游客,不如说是给自己留退路。等哪天他们想再收紧政策,随时能拿“经济能力不足”当借口。   这种小家子气的做法,恰恰反映出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焦虑:既怕被中国甩在身后,又不敢真正打开国门拥抱合作。未来中印关系能不能真正回暖,还得看印度能不能放下那些不必要的防备,踏踏实实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