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美国要求中国对俄乌冲突负责:中方“资助”杀戮,必须受到惩罚 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

美国要求中国对俄乌冲突负责:中方“资助”杀戮,必须受到惩罚 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2日,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声称,中国必须受到指责和惩罚,因为中方对俄罗斯的“补贴”,“资助”了战场上的杀戮,中方必须对此负责,也必须停止通过贸易和战略合作间接帮助俄罗斯战争的行为。 惠特克的指控主要基于一个假设,即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和战略合作间接帮助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但实际上,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有着明确的法律基础和商业逻辑。 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信息,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01.1亿美元,其中能源、农产品和工业设备是主要品类。这些贸易活动都是基于市场规则和双方自愿原则进行的,与军事援助没有直接关联。 比如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原油和天然气,主要用于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而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汽车、电子产品等则是正常的商品交换。这些交易在国际法框架内完全合法,不存在所谓的“资助战争”。 再看看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自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中立立场,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中方不是冲突的当事方,也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 相反,中国积极推动和平解决进程,提出了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等在内的十二点立场文件。这种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支持中国的中立态度。 美国的指控还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美国自身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根据公开报道,美国是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最多的国家。2025年7月,美国参议院批准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等先进武器。 这些军事援助直接加剧了冲突的紧张局势,延长了战争的持续时间。相比之下,中国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而是通过人道主义援助和劝和促谈为缓解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真正应该为冲突负责的是那些不断拱火递刀的国家,而不是致力于和平解决的中国。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指控也缺乏依据。根据《联合国宪章》,国家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合作属于主权国家之间的合法行为,任何第三方无权干涉。 美国单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停止与俄罗斯的贸易,这种做法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属于典型的“长臂管辖”。正如联合国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指出的,美国的单边制裁侵犯了被制裁国人民的劳动权、行动自由权等基本人权。 中国商务部多次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美国的指控是试图转移国际社会对其自身行为的注意力。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俄乌冲突的多次投票中,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道投了弃权票,表达了对和平解决的支持和对单边制裁的反对。这种立场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即对话谈判才是解决冲突的唯一出路。 美国的指控还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即其自身在俄乌冲突中的双重标准。一方面,美国指责中国通过贸易“资助”俄罗斯,另一方面,美国却与乌克兰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和经济合作。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也暴露了其试图通过政治操弄维护自身利益的真实目的。 事实上,中俄贸易的正常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2025年中俄贸易额继续保持增长,其中能源、农产品和工业设备的贸易额占比较大,这些交易为全球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供应,有助于缓解能源和粮食危机。 再深入想一想,美国的指控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近年来,中美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美国试图通过将俄乌冲突与中国挂钩,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冲突,反而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中国始终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任何形式的阵营对抗。正如王毅在2024年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所说,国际社会应摒弃冷战思维,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中美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分歧。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美国作为北约的主导国家,在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立场和行为自然与中国不同。但这种分歧不应成为对抗的理由,而应成为对话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