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一伙人拿着铁锹来到了武汉华中师范学院校园内,准备挖掘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陵寝,人们夜以继日的挖了好几天,终于挖开了黎元洪的墓葬,接下来一幕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墓葬里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后退掩鼻……。 黎元洪这个人,出生在1864年的湖北黄陂县一个平常人家,从小就聪明,早年考进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海军技术。 毕业后他进了北洋海军,当过工程师,还参加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那场仗打得挺惨,他的船被击沉了,好在漂流着捡回一条命。 战后他没灰心,转投两江总督张之洞手下,从1896年起调到湖北,专心编练新军。这新军在东南省份里头算是最早的,训练水平高,国内外都认可。 黎元洪花了不少工夫,推动现代化,引进了先进装备和训练方式,还多次去日本考察,学人家国际经验,把湖北新军搞得有模有样,成为标杆。 不仅陆军,他还管海军事务,湖北组建了舰队,有“楚”字头的军舰和“湖”字头的炮艇,主要守长江水域。他管理时注重更新设备,提升战斗力。 整个过程,他从清末一直干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几乎全心投入军队建设,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出了力。1911年武昌起义时,他当时是新军协统,被革命军推上位,当了湖北军政府都督。 这事有点被动,他起初不太情愿,但后来还是接了。从那以后,他的政治生涯起步,中华民国成立,他当了三届副总统,先是孙中山的临时副总统,然后是袁世凯的手下。 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接任大总统,第一任干到1917年,中间有张勋复辟闹剧,他被软禁一阵子,辞职了。 1922年又被推上去,当第二任总统,到1923年辞职。这两任总统期间,他处理了不少国家事务,推动统一和现代化,但也碰上权力斗争和决策难题。 整个一生,他从海军起步,到军队领导,再到国家元首,跨越清末民国,经历复杂,贡献有,但争议也多。他在军事上建树大,新军编练让湖北领先,还影响周边省份,很多军官来学。 他的政治路走得曲折,高位上面对内外压力,策略有时有限制。总体看,他适应了那个乱世,留下了印记。1928年6月,他在天津去世,享年64岁。 黎元洪早年生活简单,家庭背景普通,没啥显赫家世,但他靠个人努力爬上去。北洋水师学堂那时候是先进地方,他学了航海和工程,毕业后直接上舰服役。 甲午海战是转折,那仗中国输了,他亲身经历战火,船沉后在海上漂了好久才获救。这经历让他更注重军队改革,后来投张之洞,就扎根湖北。 新军编练不是小事,他从基层干起,抓训练、管装备,湖北成为练兵中心,安徽湖南等省都派人来取经。他去日本考察不止一次,每次带回新技术,应用到军队里,提升了整体水平。 海军部分,他管的那支舰队虽小,但守长江关键,防止外敌入侵。辛亥革命爆发时,武昌城乱了,他被士兵抓出来当都督,当时局势紧张,他顺势接受,成了革命象征。 此后进北京,当副总统,协调南北统一。袁世凯时代,他低调做事,避免冲突。袁死后,他上位总统,试图恢复国会,推动宪政,张勋那次差点复辟清朝,他被困总统府,好在段祺瑞带兵救出。辞职后他去日本待了阵子,1922年回来又当总统,这次面对曹锟贿选等事,压力大,最终辞职退休。退休后在天津安静生活,到死也没再卷入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