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3年春天,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突然丢了最重要的一本电台密码本,掌握它的人不是敌人,而不是自己人电台科长刘长生,他带着密码本逃向了日军控制区,想要投敌。 (参考资料:2021-06-10 易县发布——【易县党史故事】孤胆英雄宁亚川) 提起抗日英雄,人们脑海里浮现的,要么是沙场上冲锋陷阵的猛将,要么是隐蔽战线里传递情报的特工,可有个人,偏偏两者都是,他叫宁亚川,一个能把炸药玩出花儿的工兵,也是一个能钻进敌人心脏的“双面人”。 宁亚川1912年生在河北易县的穷苦农家,贫困没能磨灭他的心气,反而给了他一身的韧劲,1938年,他投身八路军,成了一名工兵,这在当时算不上什么热门兵种,可宁亚川硬是把这门技术玩成了绝活。 宁亚川脑子活,胆子大,很快就在部队里崭露头角,甚至被请去抗大二分校当工兵教员,百团大战时,为了瘫痪日军的运输线,他领命去炸漕河铁桥,随着一声巨响,满载军火的日军列车翻进河里,宁亚川一战成名,立下大功。 如果只是个爆破专家,那还算不上是传奇,宁亚川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总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机会。 一次日军轰炸过后,留下了一颗未爆弹,别人都绕着走,宁亚川却两眼放光,觉得这是个宝贝,他小心翼翼地拆解、改装,给这颗“哑弹”装上了新的引爆装置。 没过多久,保定城里日军专用的一座戏院突然被炸上了天,死伤惨重,日军查来查去,一头雾水,最后竟然怀疑到几个投靠他们的汉奸头上,不问青红皂白就砍了脑袋。 宁亚川这一手,不仅炸了敌人,还顺便给敌人内部来了个“离间计”,堪称一石二鸟。 不过,这些都只是开胃菜,宁亚川真正的“双面人生”,从一项锄奸任务开始,1943年,分区电台区队长刘长生带着密码叛逃,躲进了易县县城,司令员杨成武把活捉这个心腹大患的任务交给了宁亚川。 怎么才能在日伪军眼皮底下接近叛徒?宁亚川选择了一条最险的路——假叛变。 宁亚川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因贪污公款而走投无路”的八路军败类,孤身闯入易县,想在城里站稳脚跟,就得拜码头。 宁亚川盯上了当地的汉奸头子赵玉昆,凭着过人的演技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把赵玉昆哄得团团转,很快就成了对方身边的红人,叛徒刘长生一看,这新来的“同伙”是长官面前的红人,自然要拼命巴结。 时机到了,一天中午,宁亚川做东,请赵玉昆和刘长生吃饭,酒足饭饱后,他支开赵玉昆,热情地拉着刘长生,说要去洗澡放松放松,两人边走边聊,看似漫无目的地晃到了城外的店北车站。 天色渐晚,刘长生或许是察觉到气氛不对,停下脚步,眼神里充满了警惕,就在这一瞬间,宁亚川的脸色沉了下来,迅速掏出手枪,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伙计!司令员派我来请你回去!老老实实跟我走,不然,我就在这儿把你办了!” 话音未落,宁亚川一手用枪顶着,另一手死死钳住刘长生的手腕,没给对方任何反应时间,直接将他押送到城外的秘密联络点,任务完成得干净利落。 仅仅几个月后,宁亚川再次“投诚”,这次的目标,是端掉徐水县大王店的日军炮楼,他带着烈性炸药,又一次扮演起“变节者”,凭着上次积攒的“信誉”,很快就和炮楼里的日伪军称兄道弟。 除夕夜,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宁亚川却在敌人的心脏里摆了一场“鸿门宴”,他买来好酒好菜,把炮楼里的日军和汉奸特务灌得烂醉如泥。 趁着这群人东倒西歪,宁亚川悄悄把装满炸药的点心盒子塞进炕洞,安好引信,然后从容地溜出了炮楼,一声巨响过后,整座炮楼连同里面的敌人,都在睡梦中化为了灰烬。 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没能打倒他,虎穴里的尔虞我诈没能困住他,抗战胜利后,宁亚川的身份终于公开,继续在部队担任要职,可谁也想不到,这位在民族危亡之际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最后却没能躲过和平年代的政治风暴。 在特殊年代,宁亚川因那些深入敌后的传奇经历而遭到诬陷迫害,含冤离世,直到一切尘埃落定,他的清白和荣誉才被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