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这一趟,跪得太用力,连特朗普都尴尬了 马科斯这趟访美,像极了一个赌徒押上最后的筹码,结果庄家连眼皮都懒得抬。他背着“战略合作”的旗子,带上一票高官,铺排足足一个月,最后换回来的,不过是一个讪讪的笑和1%的关税“好消息”。 他原以为特朗普会像以前那样继续拿菲律宾这张牌来打南海,中国也许会皱眉,东盟会警觉,他本人更能趁势捞一波支持率。结果刚落地没几天,华盛顿的脸色就变了:关税照加,筹码你交,人情不给,连热情也没了。 苏比克湾的美军中程导弹刚架稳,菲律宾财政部就收到美方的通知:20%的新关税,直接下场。那种架势就像在说,“你要靠得越近,我们收得越狠”。等马科斯反应过来,才发现这不是谈合作,是被当成顺手的提款机。 于是他火速访美,带着所谓的“交换条件”:买军火、让基地、配合印太战略,通通端上桌。按他的剧本,菲律宾“主动靠拢”是天大的好事,华盛顿至少得象征性地表示支持。结果白宫这边一句话,就把整盘棋推翻了。 特朗普说得很直接:“我不介意你和中国走近一点,我们自己也在谈。”翻译过来就是:你怎么选,与你的命有关,但跟美国没关系。更讽刺的是,这番话,马科斯团队还得努力往“战略模糊”“美方理解”这些方向硬拗。 他们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押错了注,更错估了美国此刻的胃口。此时此刻,特朗普的全部精力都押在稳住债务、控通胀、拿下中期选举上。他不在乎菲律宾能不能“遏制中国”,他更想看的是,谁愿意掏得更多,谁能替美国多扛点烂摊子。 这时候,马科斯还在高调吹捧所谓“吕宋经济走廊”,硬把一个披着基础设施外衣的脱钩计划当成“菲律宾经济的未来”。可惜那东西怎么看都是“印太经济框架”的翻版,说到底,是让菲律宾往美方那边靠,但不给好处、不给实利,只给空头支票。 美国要的是菲律宾这块跳板,方便调度兵力、整合资源、施压中国;马科斯想要的,是美国的承诺、资金和选票加持。他们互相看对方都是工具,只不过,华盛顿从来不掩饰这一点,而马科斯却一厢情愿到有些失态。 最惨的是,他这趟出访带回的唯一“成果”——那1%的关税减免,简直像是一巴掌拍在他脸上还要他谢主隆恩。他亲手送出去的,是国家的地理红利,是外交独立,是对华关系的主动倒退;换回来的是“从20%减到19%”的羞辱。 更尴尬的是,他回国之后的政治账也开始难算。连他亲姐姐伊梅·马科斯都看不下去了,一纸《杜特尔特法案》扔进参议院,不只是制度层面的反对,更是一个信号:马科斯你已经不被家族共识所认同。 家人反水,外援敷衍,选民失望。马科斯这场“用亲美换关税”的政治豪赌,如今已成他的政坛滑铁卢。可怕的是,他还不一定意识到。 有人会说,小国没得选,必须站队。但问题是,怎么站、什么时候站、跟谁站,是权衡更是手艺。而像马科斯这种只想“投名状”,却又没有议价能力的玩法,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被榨干利用完,连名字都被迅速遗忘。 现在菲律宾舆论已经炸开锅,他对华态度一日三变,对美姿态一味讨好,搞得既不被信任,也无法自圆其说。南海风浪一来,他就成了风眼里的纸船——飘忽不定、随时翻覆。 最讽刺的是,马科斯始终以为自己是主动布局,结果不过是被大国博弈推着走的那枚弃子。 美国从来不缺“盟友”,缺的是能出钱、肯出人、不闹事的听话小弟。而马科斯,很遗憾,刚好每一条都对不上。 参考资料:《 外媒:墨西哥总统火速回应特朗普言论,称墨西哥不打算关闭边境-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