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就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了,就会空虚,欲望不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在空虚和痛苦中来回摇摆。物质的追求永远没有底线,人只有在欲望寡淡的时候,才会感到幸福,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心平气和的过好每一天。” 这“欲望钟摆论”,初闻似极端悲观,细细品味却蕴含穿越时空的清醒洞察。人类历史上反复上演的浮沉兴衰早已为之提供现实注脚:当欲望引擎持续轰鸣,社会或个人便难逃痛苦与空虚的轮回。 回望2015年,中国保险巨头安邦以创纪录19.5亿美元购入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震动全球地产界。董事长吴小晖放言“十年内在海外拥有百家五星级酒店”,欲将集团资产推至万亿级别。 未曾想三年后吴小晖因经济犯罪入狱,安邦集团被接管重组。一场轰轰烈烈的资本欲望戏剧转瞬落幕,留下徒然回响。资本泡沫的膨胀与破裂,终归落得一地鸡毛。 叔本华的“欲望满足即空虚”原理在大众消费领域亦显露无疑。你咬牙刷爆信用卡抢到最新款限量包包的“喜悦激素”,可能比不上回家路上邂逅一片金黄银杏带来的宁静绵长。 我们并非注定永困于这“痛苦—空虚”之局。叔本华指明一条路径:克制奢望、专注当下,在平凡日常里开掘内心平静。 佛陀于菩提树下顿悟“离欲得安稳”,斯多葛学派推崇“以理性驾驭激情”,伊壁鸠鲁主义倡导简朴生活获取宁静——这些古老智慧与欲望钟摆理论遥相呼应,共同指向一条超脱循环的精神出路。 再看戴安娜王妃虽坐拥世人艳羡的一切,却在传记中坦言:“这段婚姻中,我曾深深迷失于空虚与痛苦的漩涡”。物质的堆砌始终填补不了心灵对归属与理解的真正渴望。 如何拨停叔本华描述的摇摆时钟?本质不在苦行禁欲,而在于管理欲望方向:从物质占有转向体验丰富,从外在评价转向内心安宁。 在物质前所未有丰沛的数字时代,叔本华于19世纪刻下的哲学警示显得更为珍贵。 当虚拟世界的霓虹广告永不休眠地刺激新欲望,当社交媒体舞台不断上演精心打造的浮华戏码,主动为内心营造空间恰成当务之急:推开那些无谓诱惑,让焦灼的“买它!买它!”嘶吼渐次平息。 诚如斯言:“人生本无目的,除非你赋予它意义。”在欲望驱动永不停歇的世界里,学会辨识真正滋养心灵之物,于寻常日子中涵养平和心境,这或许正是我们穿越虚无、对抗摇摆的最妥帖方式。当浮华散去,平静本身已是值得守护的荣光。 毕竟,真正属于你的幸福不在下一个包裹里,不在更高职位上,也不在旁人惊叹中——它早已扎根于你此刻安稳的心跳之间。 素材来源:齐鲁壹点 齐鲁壹点官方账号 2024-10-23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