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肥东两家人建房让出三尺巷#,#肥东三尺巷温暖邻里情#】在肥东县撮镇老街西头,

【#肥东两家人建房让出三尺巷#,#肥东三尺巷温暖邻里情#】在肥东县撮镇老街西头,有一条宽约三尺的小巷,近期被传出一段如桐城“六尺巷”般的暖心佳话。记者采访了解到,居民王东升、秦长凤夫妇,与回乡翻建老屋的夏同炎等叔伯弟兄五家,互谦互让,形成了这条“三尺巷”。

7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撮镇老街,走到老街西头发现翻修的两栋房子中间,出现一条笔直的小巷道。水泥地面,一米来宽,居民轻松通过。这,便是近期撮镇居民津津乐道的“三尺巷”。

王东升、秦长凤夫妇告诉记者,2013年,他们想对家中的老屋进行翻建,而夏同炎等叔伯弟兄五家也有回乡翻盖老屋的打算。此时,一道难题摆在他们面前:老屋地基形状不周正,若按原有地界施工,房屋难以建得规整。于是经过商议,王东升将自家地基前沿面积让出一部分。五年后,夏同炎叔伯弟兄五家翻修房子时又将后沿面积让出一部分,取直边界形成了一条宽约三尺的巷子。施工结束后,夏家主动提出将这条顺畅笔直的小巷让给王家。

23日上午,75岁的夏同炎向记者回忆:两家的房屋原本只有一墙之隔,后来两家在翻盖老屋时互相礼让,最终使这堵墙变成了如今长约10米、宽约1米的“三尺巷”。

王东升说,两家父辈起便交好,都非常重视邻里关系,他们作为下一代应当把这种家风传承下去。“现代社会更要提倡谦让、邻里和谐,小家庭好了,大家庭才会好。”

采访中,夏同炎特别提到了桐城“六尺巷”给他带来的启发。他说,“远亲不如近邻,人这一辈子要相互理解、包容,懂得换位思考。”

附近居民也纷纷表示,邻里间的地基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轻则生隔阂、重则埋纠纷;而王家和夏家两次谦让形成的“三尺巷”,不仅使夏家的房屋由原来的“两间半”扩至三间,更让巷道取直方便两家人。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两家没红过脸没拌过嘴,非常不容易。

撮镇镇撮城社区党委书记秦勇评价说,沧桑见忠厚,风雨见仁义。桐城“六尺巷”千古流芳,而今天撮镇的“三尺巷”以质朴的方式续写了新时代的佳话,“在社区服务中,和谐礼让的邻里关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向凯 胡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