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恐怕要结束了,俄军倒计时打击。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军24小时时间,俄军各军队集团战役战术航空兵、攻击无人机、火箭兵和炮兵对前线142个地区的乌军无人机工厂、预备队中心、乌军驻地、外国雇佣军驻扎点和弹药库进行打击。 这次大规模的攻势,直接导致了乌克兰前线部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俄罗斯军队的打击行动覆盖范围很广,精准度也相当高,这让乌克兰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几乎被完全切断。 前线的弹药库被炸,预备队集结中心也遭到袭击,导致乌军在战场上既缺弹药,也缺兵员补充。 为了守住防线,乌军只能不断地从其他地方抽调部队来填补缺口,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反而让整个防线变得处处薄弱,越来越被动。 面对这种持续的高强度轰炸,前线士兵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人甚至对战争的前景感到迷茫。 俄罗斯这次攻势之所以威力巨大,关键在于他们投入了多种重型武器,形成了立体的打击体系。 此外,俄军每天都会向前线投下超过一百枚FAB系列滑翔制导炸弹,这种炸弹的打击精度很高,让乌军的防御工事形同虚设。 前线的困境很快就传导到了乌克兰的后方,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乌克兰国内的征兵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前线急需大约二十万兵力,但后方却迟迟无法完成动员。 很多乌克兰民众对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感到厌倦和绝望,不愿意再把家人送上战场。 甚至有传言说,一些地区的民众由于不满强制征兵,主动向俄军提供了征兵点的坐标,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战争对整个社会造成的深重创伤。 面对俄军的猛烈攻势,乌克兰方面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也采取了反制措施。 乌军把目标对准了俄罗斯的本土,特别是莫斯科的航空枢纽,试图通过无人机袭击来扰乱俄方后方。 他们采用“蜂群战术”,分批次、小集群地密集投放无人机,一度导致莫斯科多个机场瘫痪,大量航班延误。 乌克兰的这种打法,一方面是为了消耗俄军昂贵的防空导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造心理压力,让俄罗斯民众也感受到战争的临近。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也在加快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英国推出了一个短期的武装计划,德国承诺提供更多的防空系统,澳大利亚的M1A1坦克也已经运抵前线。 但是,这些援助能否及时转化为战斗力,还是一个未知数,比如M1A1坦克这种精密装备,在乌军现有的后勤体系下,维护保养是个大问题。 说到底,这场冲突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资源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