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2年,贺炳炎新婚之夜,却呆坐在床边,新娘哭诉:“你若嫌弃我,何必娶我?”贺

1942年,贺炳炎新婚之夜,却呆坐在床边,新娘哭诉:“你若嫌弃我,何必娶我?”贺炳炎无奈解释:“我是怕吓到你!”[微风] 1942年深秋,延安中央医院里走进一位不寻常的病人,这个身材高大的军官右臂袖子空荡荡地垂着,正是当时已在根据地声名远扬的贺炳炎。 29岁的贺炳炎刚被任命为八路军358旅副旅长,这次专程从前线赶到延安,是为了参加高级干部军事训练班,右臂的老伤口又开始发炎,需要定期清创换药。 负责为他治疗的是女军医姜平,刚满25岁,她的父亲姜齐贤是八路军总卫生部部长,姜平从小就在革命环境中长大,16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后来被送到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医院。 第一次见到贺炳炎时,姜平就听说过他的传奇经历,1935年长征途中,贺炳炎在云南扎西战斗中右臂被敌人炮弹炸得粉碎,军医用木工锯子为他截肢,整整锯了2小时16分钟,他咬着毛巾一声不吭。 每隔三天,贺炳炎就要来医院换药,姜平发现这个“独臂将军”性格豪爽直率,完全没有高级干部的架子,换药时他总是主动配合,从不喊疼,还经常跟姜平聊起前线的战斗情况。 贺炳炎告诉姜平,失去右臂后他重新练习用左手写字、用左手持枪射击,在晋西北反“扫荡”作战中,他照样冲在最前面,战士们都说跟着“独臂旅长”打仗特别有劲头。 姜平对这个坚强的军人产生了敬佩之情,她发现贺炳炎虽然身体残疾,但思维敏捷,对军事理论很有见解。 在军训班学习期间,他经常向姜平请教一些医学常识,想了解如何在战场上更好地救护伤员。 延安的冬天特别寒冷,贺炳炎的断臂经常疼痛,姜平专门为他配制了一种草药膏,还教他做康复训练,渐渐地,两个人从医患关系发展成了朋友。 当时延安有不少干部在追求姜平,包括几个师级干部,但姜平觉得那些人太注重自己的出身和地位,谈话内容也比较空洞,相比之下,贺炳炎虽然话不多,但每句话都很实在。 贺炳炎却因为身体缺陷一直不敢表达心意,他觉得自己一个残疾军人,怎么能配得上这样优秀的姑娘。直到战友们看出了两人的心思,开始从中撮合。 358旅政委张平化对贺炳炎说,你在战场上什么都不怕,怎么面对一个姑娘就退缩了?姜平要是嫌弃你的残疾,还会这么用心给你治病吗? 1943年春天,贺炳炎终于鼓起勇气向姜平表白,姜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说,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的胳膊。 婚礼安排在延安礼堂举行,没有什么排场,就是请战友们吃了顿饺子。 毛主席还特意送来一句话,祝贺独臂将军找到了好伴侣,朱总司令也来参加了婚礼,开玩笑说,贺炳炎虽然少了一条胳膊,但多了一个好军医。 新婚之夜,贺炳炎却显得异常紧张。他坐在床边迟迟不肯脱衣服,担心身上的伤疤会吓到新婚妻子,姜平开始还以为丈夫对自己不满意,后来才明白他的顾虑。 当贺炳炎脱下上衣时,姜平看到了他身上密密麻麻的伤疤,这个钢铁般的汉子从参军到结婚已经负伤多次,每一道伤疤都有一个战斗故事。 姜平轻抚着丈夫的伤疤说,这些都是你的功勋章,我为你感到骄傲,她用专业的眼光仔细检查每处伤口的愈合情况,还指出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保养。 婚后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很温馨,贺炳炎重返前线指挥作战,姜平继续在医院救治伤员。 每次贺炳炎回延安,都会带一些前线的野菜野果给妻子,姜平则会为他检查身体,调配一些强身健体的草药。 1944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贺炳炎用左手笨拙地抱着儿子,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姜平看着丈夫小心翼翼的样子,心里充满了幸福。 这对革命伴侣的结合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豪华排场,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相濡以沫。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两颗真诚的心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成就了一段佳话。 信源: 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