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洪剑涛家的保姆找他借,十万块钱,洪剑涛二话不说,回房间拿出一张卡递给保姆,连欠条都没写,谁料,十几年后,保姆来还钱,洪剑涛的一番话,却让保姆感动不已......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咱们平时借人几百几千都得琢磨琢磨,那可是1991年的十万块啊。那个时候,一个普通工人辛苦工作几十年,也未必能攒下这个数。 但洪剑涛听了保姆李姐急需用钱买房的事儿,一点儿磕绊没打,扭头回屋拿了张存有十万块的银行卡就塞过去了,嘴上一句“打个欠条”都没提,那意思明摆着:拿去用,啥时候方便啥时候再说。 洪剑涛这人出身好,是北京城长大的孩子,别人家可能还紧巴巴过日子的时候,他家里条件已经很不错了。 照理说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心气高、傲气足,可洪剑涛偏偏不是。他从小胆子就不算大,面对机会甚至有点缩手缩脚,几次能提早出名的好角色,都因为犹豫错过了。 后来他进了话剧团,一待十几年,踏踏实实磨炼演技。眼看着事业该往上走了,命运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排演《大漠魂》那会儿,他得了严重的过敏性哮喘,不得不长期住院。治病救命的药里含有激素,副作用让他身体像吹了气一样胖起来。 这对一个靠形象吃饭的演员来说,打击可想而知。戏路一下子变得很窄,找来的角色大多是些不起眼的小配角。 换成别人,可能就消沉了。洪剑涛怎么做的?他没放弃舞台,转战电视剧,再小的角色也拿出十二分的劲儿去琢磨。演《红楼梦》时那份认真劲儿,就是他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儿。 洪剑涛家里请了位保姆,就是开头说的李姐。李姐人实在,手脚勤快麻利,时间一长,在李姐眼中洪剑涛家就是雇主;可在洪剑涛心里,早把勤勤恳恳、朝夕相处的李姐当成了家人,一家人讲什么客气? 九十年代初,北京房子是不像现在贵得吓人,但对于打工的李姐来说,凑够买房钱也是个大难题。她为这事儿愁得不行,东拼西凑好几年,还是差老大一截。 洪剑涛听妻子说起这事,立刻上了心,第二天就有了咱们开头那一幕。对他而言帮家人解燃眉之急,天经地义。十万块沉甸甸的数字,他没放在心上,更没想过这钱能不能拿回来,信的就是李姐的为人。 李姐拿着这笔救命的钱,心里头那份感激就别提了,激动得话都说不全,只反复念叨着一定还钱。洪剑涛只是温和地让她拿去先用着,不用着急。 后来过了几年,李姐家中有事,辞工回老家了,这笔钱也就暂时搁下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洪剑涛拍戏、生活,该帮人时依然伸手,这事儿仿佛被他抛在了脑后,提都没跟人提过。 时光匆匆流去,这天他家门口来了位头发花白、风尘仆仆的客人,正是辞别已久的李姐。她紧紧攥着一个厚厚的信封,那里面是十几年来她一家人省吃俭用、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十万块钱,一分不少。 她把信封放在桌上,声音带着激动和如释重负:“洪先生,这钱,我攒够了!总算能还给您了!” 十几年的承诺,她没忘,更做到了。 洪剑涛看着这沉甸甸的信封,又看看眼前苍老了许多的李姐,心头瞬间涌起复杂的情绪。他愣了片刻,没有犹豫,果断地把钱再次推回到李姐手里。 “李姐,您听我说” 他的语气温和却坚定,“这么多年过去,您在我心里,早就是家里的长辈了。您跟我客气什么呀?这钱您拿回去,家里老人孩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给自己给家里都添补点实在的。您能过得好我心里才踏实,这钱我真不能收。” 就这几句简单的话,听得李姐眼泪哗地就下来了。她万万没想到,十几年过去,老板还记得这份情,更没把这笔“巨款”放在心上,反而只想着让她这个“家里人”过得好点。这份情意,比那十万块钱贵重太多了。 这件事悄悄传开,不少人竖起大拇指夸洪剑涛够义气、讲情分。他自己听完只是摆摆手,觉得没啥了不起。 借钱给陷入困境、值得信任的“家人”,这不是人与人之间最该有的善意和信任吗?在他看来,该做的自然去做,不该想着回报。 真正的善良和信任,从来不是嘴上的大道理,是刻在骨子里的行动。在这个有点凉薄的世界里,这种最朴实的相信和情义,不就是咱老百姓心里最期盼、也最珍贵的那道光吗? 信息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