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潍坊寿光洛城街道以“三航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大众网记者刘建永潍坊报道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村庄——尧水村。它以“一尧同源,三航引领”发展战略为指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一个个党员身影活跃在乡村建设一线,为村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近年来,尧水村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线,创新实施“活力先锋”党员管理体系,通过“四力齐发”,有效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尧水村规划面积0.3平方公里,由王家尧水东村、王家尧水西村等5个自然村组成,1332户、4708名村民在这里安居乐业,208名党员更是成为村庄发展的“红色引擎”。2018年,5个村实现集中居住,村民们“撂下小锄头、住进小洋楼”,开启新生活;2024年,作为潍坊市、寿光市试点,圆满完成建制优化调整工作。

制定“活力清单”,明确党员行为标尺

2024年12月,尧水村完成党总支选举,2025年1月顺利完成村委选举,村级班子实现稳妥有序融合。尧水村严格对标《党章》等党内法规,系统梳理党员行为规范,精心构建“三张清单”责任体系。“正面清单”从坚定政治立场、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等10个维度,明确党员“必做事项”,让党员日常履职有章可循;“负面清单”围绕理想信念缺失、不服从组织管理等10类问题划定纪律红线,时刻提醒党员规范言行;“激励清单”则聚焦群众身边小事,鼓励党员认领帮扶困难群众、清扫道路卫生等任务,切实当好群众贴心人。“有了这些清单,我们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为群众服务也更有方向了。”尧水村党员王大哥说道。

为助力新村“两委”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洛城街道选派社区书记董英丽担任第一书记,为新村发展“把脉定向”。通过加强班子成员培训教育,提升其政治与业务能力;优化功能室布局,增设图书室、幼儿活动室等,打造居民“融合空间”;组建8支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100余场活动;探索“城市+农村”联建模式,与临近2个城市社区及社会资源合作13个惠民项目,既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又为村集体带来每年10万余元收益,让党组织成为村庄发展的核心力量。

细化“活力对象”,精准分类管理党员

依据党员年龄、从业及身体状况,尧水村将党员细分为在职、无职、流动、老弱四大类,实施差异化管理。在职党员实行“践诺式”管理,年初围绕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作出承诺,年中亮实绩、年末述成效;无职党员通过“设岗定责”,在网格治理、志愿服务中主动作为;流动党员采取“跟踪式”管理,通过定期联系报备,鼓励其利用资源反哺家乡;老弱党员实施“关爱式”管理,既给予关怀照顾,又发挥其经验优势参与矛盾调解、建言献策,实现党员管理精准施策。

尧水村党总支创新治理模式,挖掘108名热心党员楼道长,推行“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楼道长”治理模式,将服务延伸至每家每户。成立以热心党员为骨干力量的物业服务中心,探索“党员+大物业”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沿街门店与小区环境,制定标准,实现服务管理规范化,为村庄高效运营筑牢坚实根基。

织密“活力网格”,搭建服务群众平台

尧水村将党员管理深度融入网格化治理,科学划分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格局。村里选任热心党员担任网格员,设立“党员中心户”“党员楼道长”等岗位,并在显著位置挂牌亮身份。依托网格微信群,实现群众需求“一键呼叫”、网格员“接诉即办”。同时,每月组织党员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党员身着红马甲穿梭在村庄各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尧水村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大力推行联合经营、村企联盟共富模式,流转土地引进多个项目,规范提升尧水夜市,带来22.37万元增收。成立2家共富公司,注册“寿诚尧水”品牌商标,荣获3个绿色证书,年销售量达3000万公斤,销售额近1亿元。盘活闲置地块建设高端农品流通产业园,预计年蔬菜交易量1.8亿斤、交易额3.6亿元、利润3000万元。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流转3500亩土地计划新建460个高标准大棚,采用“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项目完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6000万元、利润1100万元,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丰厚收益。

如今,在尧水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活力先锋”的旗帜高高飘扬,5个自然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在尧水村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