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太阳]广岛还没爆炸时,他就说这里会变成火海,人们笑他疯了,1945年8月6日,

[太阳]广岛还没爆炸时,他就说这里会变成火海,人们笑他疯了,1945年8月6日,火球升起,一切化为灰烬,从那天起,王仁三郎的名字,没人再敢随便提,他的预言像一把刀,早早划开了日本的命运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口王仁三郎) 他的陶艺作品,曾让日本美术工艺社的行家加藤义一郎赞不绝口,他的思想,也为植芝盛平创立合气道提供了精神土壤,可与此同时,他又是个让国家机器头痛不已的“危险人物”。 更奇特的是他那些真假难辨的预言:从关东大地震的警告,到广岛核爆前的疏散劝诫,再到他本人出狱时那句“我出来之日,就是日本战败的开始”,都给他的生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一个体弱多病、没上过几天学的农家孩子,如何一步步成为预言家、艺术大师,和逆境中的精神领袖? 故事要从1871年的京都乡下说起,上田家的长子呱呱坠地,取名喜三郎,这孩子从小体弱,没能走进学堂,反倒让他一头扎进了日本古老的神道世界,他的启蒙老师,是深谙神道民俗的祖母。 谁知,这个病秧子竟展现出过人的直觉,被乡里人称为“八耳神童”,似乎早早预示了他不走寻常路。 少年时代,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13岁就在村里小学当上代课老师,甚至一度转正,可两年后又辞职回家种田。 后来,他一边在牧场打工,一边琢磨自己的出路,最后在1896年开了家小小的“穴太精乳馆”,做起了挤奶、卖奶的生意。 然而,世俗的营生终究困不住他,1898年,喜三郎自称受到神使召唤,跑到灵山高熊山里修行,此后每年入山闭关,雷打不动,这份坚持,也为他日后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真正的转折点,是他拜访了绫部市的另一位灵性人物——出口直,两人一拍即合,创立了大本教,不久,喜三郎娶了出口直的第五女,并入赘改姓。 自此,上田喜三郎彻底消失,一个影响后世的“出口王仁三郎”登上了历史舞台。 成为出口王仁三郎后,他展现出惊人的组织才能,为了提升教团的社会地位,他先是进入皇典讲究所深造,毕业后还在神社短暂任职。 接着,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买下废弃的龟山城作为教团根据地,又收购了《大正日日新闻》作为宣传阵地,他甚至尝试用世界语传教,视野早已超出了日本本土。 大本教的思想也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启发了植芝盛平创立合气道。 声名鹊起的同时,麻烦也接踵而至,1921年,日本政府发动了“第一次大本事件”,以“不敬罪”和违反新闻法的名义将出口王仁三郎投入监狱。 不过,铁窗生涯似乎并未磨灭他的意志,反而在狱中口述完成了百万字的巨著《灵界物语》。 1924年,因大正天皇驾崩大赦,他得以出狱,但随即流亡中国,在动荡的蒙古,他竟与马贼卢占魁合作,试图建立一片“神国”。 这番离奇的冒险很快以失败告终,他被张作霖的奉军俘虏,甚至被拉到刑场准备枪决,千钧一发之际,日本领事馆的介入让他和植芝盛平等六人捡回一条命。 回国后的出口王仁三郎并未消沉,1934年,他成立了社会团体“昭和神圣会”,支持者号称一度超过八百万人,声势之浩大,让当局再次感到了威胁。 果然,一年后,“第二次大本事件”爆发,他再次被捕,罪名是更严重的“违反治安维持法”,这次的官司一打就是许多年,二审判他无罪,但大审院又强行以“不敬罪”给他定了罪。 即便经历了连番打压,出口王仁三郎的生命力依然顽强,1945年日本战败,政府颁布大赦令,但蹊跷的是,赦免名单里并没有他,直到1947年日本新刑法废除了“不敬罪”,他才终于洗清罪名,重获清白。 晚年的他,似乎厌倦了世间的纷扰,退隐绫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他捏陶、绘画,自得其乐。 那些曾让专业人士惊叹的工艺品,正是他生命最后阶段的写照,1948年,这位传奇人物平静离世,享年76岁。 回顾他的一生,既有作为宗教领袖的巨大争议,也有作为艺术家的斐然成就,而他身上那些难以解释的预言,以及在流亡与牢狱中展现的坚韧,都让他成了一个复杂而独特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