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刘晓庆到南京演出,遇见了正在拍戏的迟志强,晚上几杯酒下肚后,刘晓庆让迟志强送她去火车站,迟志强便同意了,可没想到,这件事竟改变了迟志强的一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初夏,迟志强正在南京拍摄电影《月到中秋》,这是他事业比较顺利的时候,人气不错,片场里也常有人认出他,他刚从一场夜戏收工,还没来得及卸妆,就被通知参加一个接风酒宴。 那顿饭设在南京市区的一家招待所食堂,气氛不算热闹,刘晓庆当时正忙于南方巡演,临时路过南京,听说有熟人拍戏,就过来吃个饭,酒桌上人不多,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刘晓庆心里惦记的是第二天一早要赶去滁州继续演出,火车票早就买好了,只是回酒店晚了怕耽误行程,酒过几巡,她说了句需要找车去火车站,迟志强心里觉得自己是男的,又是同行,不帮一把好像说不过去,就答应了。 那时候南京私家车极少,街上跑的多是单位的车,迟志强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一位在军区工作的干部子女,那女孩认识他,愿意帮忙。 第二天一早,车从单位院子里开出来,迟志强亲自去接了刘晓庆,把她送到车站,顺利赶上了火车,这件事本来应该就此结束。 过了大概两个星期,那位借车的女孩打电话给迟志强,说家里要办个小型聚会,想请他过去坐坐,迟志强心里觉得毕竟人家帮了自己大忙,去一趟也说得过去。 他请了假,到了对方家里,房子在南京某机关家属区,是一套老式三居,布置得很时髦,屋子里放着录音机,响着流行歌曲,来的大多是她的朋友,大概二十多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屋里灯光昏暗,窗帘拉着,有人在跳舞,有人在抽烟聊天,迟志强不太擅长应酬,坐在沙发边上吃了点瓜子,又喝了两杯洋酒,一直没有跳舞。 晚上十点左右,警察突然闯进来,说接到群众举报,说这里有聚众行为,一屋子人全被带到派出所,挨个登记问话。 迟志强当时穿着休闲装,脸上还有点妆,身份证明一查,很快被认出是电影演员,民警没说什么,只说等候处理。 过了没几天,南京本地一份小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带着明显的煽动性,说著名影星在南京参与不良聚会。 报道迅速被转载,各地纷纷来函质问,有的观众写信到长影厂,说不能让不道德的艺人继续出现在银幕上,长影厂压力很大,决定暂停迟志强的全部拍摄工作,让他配合调查。 舆论不断发酵,南京方面也改口,原本只是询问的性质,很快升级为刑事案件,检察机关介入后,指控他参与流氓活动。 审判过程没有持续太久,庭审当天,迟志强站在被告席上,对所有指控感到莫名其妙,他说自己只是受邀赴宴,既没组织也没挑动,更没有做出出格行为。 但法院认为他身为公众人物,应当带头遵守社会规范,其行为在当时严打背景下属于典型案件,最终,迟志强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他同案的几人,分别判了一年到五年不等。 进了看守所以后,他被分配到南京老虎桥监狱煤场劳动,每天清早天不亮就起床,拖着板车在煤堆间来回运送,白天要干活,晚上睡通铺,室友中有因偷窃、打架甚至偷窥被判的。 有人认出他是电影演员,会当面骂他,有时候还往他身上扔菜叶,他的双手因为长期劳作长出冻疮,脚也常常被煤渣硌得出血。 后来,监狱里有文艺活动,他报名参加,写了一些歌词,还参与编排节目,有首歌叫《铁窗泪》,是他根据自己狱中生活写的词,加上监狱里一个会拉二胡的老犯配曲,唱的时候不少人掉眼泪。 这首歌后来被外面探监的人听到,偷偷记下旋律和歌词,带出监狱,1985年,他因劳动表现好被提前释放,回到长影厂后,他发现原来的更衣室被改成了清洁工用房,自己的工号也从演员组调到勤杂岗。 他没有剧本,没有通告,只能做一些杂工,比如送煤、刷墙、搬道具,那段时间他情绪低落,甚至一度不想再待在厂里。 1987年,有音像公司找到他,说愿意出一张磁带,把他狱中写的歌录下来,他答应了,录音很快完成,发行后反响出乎意料地好,尤其《铁窗泪》几乎成了他个人标签。 人们不再记得他演过什么戏,只记得他是那个唱过“铁门铁窗铁锁链”的人,他后来的生活没有太多转机,虽然偶有演出邀请,但大多是饰演监狱长、局长等小角色,台词不多,酬劳也有限。 他曾尝试开过旅馆,做过带货直播,还客串过网络电影,晚年生活还算稳定,妻子一直陪伴在身边,儿子也上了大学,只是每次有人提起1982年那一夜,他都会沉默很久,然后低头不语。 他从没怪过别人,也没有为自己喊冤,他说,人生有时候就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意外,那一趟送别,带走的不是朋友,而是自由,那个夜晚,他只是想帮个忙,没想到,命运就在那时悄然拐了个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凤凰网《铁窗泪》 《南方人物周刊》迟志强专访(2014年7月刊) 央视《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