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音刚落,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1944 年的豫西,日军的坦克碾过麦田,好多村子被烧得只剩下断墙。 郭绍绪站在自家被烧塌的屋前,他的爹娘和弟弟,前阵子都死在日军的扫荡里,那会儿他正在外执行任务,回来就只剩一堆焦黑的木头了。 他当时的身份有点特殊,既是国民党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的副官,手里还带着一支自己拉起来的自卫队,王凌云知道他的事,批了一批旧枪给他,没说啥多余的话。 那天,日军的翻译官带着几个伪军找上门,说只要郭绍绪肯归顺,就能当伊川县的保安司令,管着地方上的事。 郭绍绪看着翻译官油光满面的脸,没当场发作,只是点头说可以考虑,还留他们吃了顿饭,席间一个劲地说皇军厉害,翻译官临走时,他塞了两匹绸缎过去。 这事传开后,村里骂声一片,都说他是软骨头,忘了家仇,连自卫队里也有不少人想不通,觉得跟着他丢人。 郭绍绪没解释,只是让大家该训练训练,该藏枪藏枪,自己则天天往日军驻地跑,今天送只羊,明天送坛酒,见了日军大队长大内义弥就鞠躬,腰弯得像根扁担。 大内义弥一开始不信他,派了个翻译官天天跟着,名为协助工作,其实就是监视。 郭绍绪也不管,天天请翻译官喝酒,给他找些稀罕玩意儿,那翻译官没多久就对他赞不绝口,在大内义弥面前说了不少好话。 过了俩月,日军让他去清剿附近的游击队,说是试试他的忠心。 郭绍绪提前派人给游击队送了信,约定好打一场假仗,到了日子,两边枪声打得挺响,子弹却都往天上飞,最后游击队 “跑” 了,留下几支破枪,他带着 “战利品” 回去交差,大内义弥这下算是信了他。 那年七夕前,郭绍绪找到大内义弥,说想办场酒席,庆祝清剿成功,感谢皇军的栽培,大内义弥挺高兴,说要带几个得力的手下一起过来,还让他就在保安队的院子里办,热闹。 郭绍绪回去后,连夜让自卫队的人把院子里的柴火堆都换成了藏人的暗角,又让伙夫们把枪藏在菜篮子底下。 七夕那天,大内义弥带着八个军官来了,个个穿着干净的军装,腰间的枪套敞着,一看就是没把这当回事。 郭绍绪陪着他们在院子里的桌旁坐下,天热,他让人搬了几坛冰镇的米酒,给每个人都倒满,说这是本地的规矩,节日里喝这个吉利。 酒过三巡,日军军官们聊得兴起,有的开始吹嘘自己在中国抢了多少东西,有的学着说中国话,逗得彼此哈哈大笑。 郭绍绪脸上笑着,手却悄悄摸向了桌下的枪,他看了一眼天色,又给每个人添了杯酒,然后对着厨房的方向喊了一声,上炖鸡。 这一声刚落,原本在旁边伺候的伙夫们,手里的菜盘子一扔,从底下掏出枪就打。 大内义弥反应最快,刚要摸枪,郭绍绪手里的枪响了,子弹正打在他脑袋上,人直接趴在了桌子上。 其他几个军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成了筛子,院子外的卫兵听到动静想冲进来,被藏在柴火堆后的人堵住,没一会儿就没了声音。 前后不到十分钟,院里院外的日军全被解决了,郭绍绪让人把尸体拖到后院埋了,带着自卫队的人,扛着抢来的枪,往伏牛山方向跑。 日军后来派人搜山,搜了一个多月,连个人影都没找到,伏牛山地形复杂,郭绍绪他们熟门熟路,白天躲在山洞里,晚上出来摸日军的岗哨,搞得日军没辙,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再后来,郭绍绪带着队伍跟山里的红军游击队合到了一起,人更多了,打日军也更顺手了。 这样的事,在当时不算少见,就像 1943 年,山东有个叫赵保原的,原本是伪军头头,后来偷偷联系八路军,趁着给日军送粮的机会,在粮库里埋了炸药,一下子炸死了二十多个日军军官,自己带着人投奔了根据地。 这种做法,看着有点冒险,甚至要先背着骂名,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确实能给日军造成不小的打击。 抗战胜利后,郭绍绪没当官,回了老家,种起了地,有人问他当年的事,他就笑笑,不说啥。 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时,还让人打听他的下落,说当年被打死的军官里,有个是他的远房亲戚,可惜那会儿郭绍绪已经不在了,听说是生病走的。 村里的老人现在还会说起他,说他那会儿被骂得那么惨,硬是没吭声,换成别人,估计早就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