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越南将一架完好无损的“支奴干”直升机赠送给中国,随后,中国的专家通过逆向工程等技术手段,全面拆解并分析了这架直升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春天,南京某军用机场来了位“稀客”——一架伤痕累累的美军CH-47“支奴干”直升机,这架从越南战场缴获的战利品,让中国航空界沸腾了。 当时的场景让人难忘:北京来的专家们顶着烈日围着直升机转圈,有人摸着两个巨大的旋翼叶片啧啧称奇,有人对着复杂的传动系统连连摇头,这可是美军引以为傲的主力运输机,看着它就像看到了一本活生生的航空技术教科书。 最让专家们惊叹的是它的载重能力,测试时,这家伙轻松带飞了两辆并排的解放卡车,相当于当时国产直升机的五倍运力,关键是人家飞得还特稳,连驾驶舱里的水杯都不会晃。 但好奇归好奇,拆开一看可把专家们愁坏了,光是那个双旋翼系统就够呛,两个大风扇转起来互不干扰,这技术活儿得多细啊!更别提那个高精度传动轴了,误差连头发丝的十分之一都不能有。 最难啃的是发动机,当时国产发动机最大功率还不到“支奴干”的一半,想追都不知道从哪追起,一位老专家感慨:这差距,比想象的还要大啊! 工程师们熬了三个月,才勉强搞清楚这架“大家伙”的基本构造,但想完全破解它的秘密,难度不亚于盲人摸象,特殊合金无法仿制,精密零件加工不了,关键技术更是只能干瞪眼。 到了八十年代,形势有了转机,波音公司居然主动送来了“支奈干”的民用版做高原测试,甘肃戈壁滩上,这铁鸟稳稳悬停的身影,又一次点燃了国人的希望,眼看着技术引进就要成功,谁料国际风云突变,合同胎死腹中。 这次失败反倒激发了中国航空人的斗志,与其寄希望于他人,不如走自主创新之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在无人直升机领域取得突破。 2024年的迪拜航展上,国产FWH-3000横空出世,这款无人运输机虽然个头没“支奈干”大,但采用了相似的双旋翼设计,还能在高原地区稳定运行,当年那些让专家们头疼的技术难题,如今都被一一攻克。 回望历史,那架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支奈干”,就像一颗播下的种子,从最初的照猫画虎,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航空工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正如一位老工程师所说:仿制只是起点,创造才是未来。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兵事网2022-11-28——我国曾获得一架支奴干直升机,为何放置四十多年,也未进行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