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4年老山战役,一名新兵手臂被炸烂,他毅然用匕首斩断连着骨头的断臂,随后竟扛

1984年老山战役,一名新兵手臂被炸烂,他毅然用匕首斩断连着骨头的断臂,随后竟扛起俘虏,狂奔4小时翻山越岭抵达基地,直接倒地昏迷,经过3天2夜的抢救后,奇迹般生还!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唯一一位用左手敬礼的现役将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3年秋天,18岁的安徽合肥青年丁晓兵应征入伍,跟随部队前往云南边境驻防,那时候他刚高中毕业,个子高、胳膊长、腿也快,是训练场上的佼佼者。   新兵连里,不管是匍匐、越障、射击还是急行军,他都干得出色,别人喊累,他咬牙坚持,从不掉队。   可一听说有危险任务要上前线,他的名字总在名单外面,老兵说部队有规矩,党员优先上前线,他不是党员,资格不够。   1984年,边境局势吃紧,丁晓兵所在连队接到命令,组成小分队深入敌后执行侦察任务,目标是抓捕俘虏,他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写在一张靶纸背面。   没有笔,他就用匕首在指尖划开,蘸着鲜血一笔一画写,他说他想参加战斗,哪怕是最危险的任务,只希望用行动让组织看到自己的决心。   这份血书递上去后,指导员没有多说话,只是拍拍他肩膀,把他的名字写进了出征名单,出任务那天,他们从山林间悄悄出发,翻越密林,绕过埋伏,蹲守在敌人据点外围。   天黑的时候,丁晓兵和战友们潜伏到敌人碉堡附近,趁夜色抓住一名敌军士兵,正准备撤退,一枚敌人投掷的手雷从远处飞来,手雷落地时已经开始冒烟,他冲过去抓起它,准备扔到远处。   刚甩出去,手雷就在他身边爆炸,他右臂当场重伤,血肉模糊,只剩一点皮肉挂着,整条手臂几乎脱离身体。   他没吭声,低头看了一眼垂在身侧的断臂,用匕首割下,塞进腰包,那时候,敌人的枪声仍未停歇,俘虏还要带走,他没有犹豫,扛起俘虏,带着战友继续往回走。   回撤的路在密林中,满是藤蔓荆棘,他单臂扛着俘虏,深一脚浅一脚,脚下滑过湿石、淤泥、灌木,断臂失血,让他头晕眼花,眼前时常发黑,每走几步就喘不过气,后背和胸口都是汗水和血渍混合的腥味。   战友们不敢停,只能扶着他往前冲,四个多小时的山路,山高坡陡,途中不时还要避开敌人巡逻,他咬着牙坚持,不肯让俘虏掉下来。   靠着顽强的意志,他终于扛着人回到了接应点,到达的一瞬间,他脸色苍白,浑身是血,整个人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医生原本以为他已经牺牲,战友们准备为他整理遗容时,发现他鼻尖还有微弱气息,医疗队立刻开始抢救,没有多余的设备,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从脚踝切开动脉往里输血。   整整输了2600毫升,才终于稳定了心跳和呼吸,三天两夜后,丁晓兵睁开了眼,他的右臂已经完全失去,包扎过的伤口还在渗血。   他用左手撑起身体,身体虚弱,眼神却清醒,伤还没养好,他就央求医生让他回连队,回到连队后,右臂已无,只剩左手,他不让人帮忙,一件事一件事地重新学。   他学左手吃饭,练左手写字,洗衣、端枪、打背包,一个都不落,打背包最难,别人一分钟,他得用嘴咬着带子,膝盖夹着衣物,足足花上十几分钟,嘴角磨破,牙龈出血,他也不叫一声。   一次紧急集合,他因为背包没捆好跑得慢,被全连注视着跑出帐篷,他没解释,只是晚上一个人躲进教室苦练。   每天反复打包到深夜,练到背包带断裂,再买新的接着练,一个月后,连队再次紧急集合,他背着整齐的背包站在队伍前列,比谁都快。   后来,他靠着这只左手练出了卧姿射击、投弹、越障、战术掩护等全部科目,还在8项军事技能中拿下7项优秀。   他不愿意被特殊对待,也从不接受免考,别人吊两块砖练端枪,他就吊三块,坚持时间比别人长一半,别人劝他休息,他只回一句:“别人两只手能做到的,我一只手也能。”   他不只是在训练场上争气,从部队到抗洪一线,他总在前头,2003年,淮河发生洪水,他作为团政委带队抢险,站在大坝上,水几乎与堤齐平,管涌随时可能塌堤。   他脱下军装,跳进齐胸的洪水里,用仅剩的一只手来回搬运沙袋,一个人晃晃悠悠地在水里干了五个小时,堵住了水口,那只断臂的伤口早已化脓,却被他无视,有人问他为何这么拼,他只是说,穿上军装这命就是国家的。   后来他升为将军,是全军中唯一一个用左手敬礼的将军,他从未要求例外,也不觉得自己特别,他说,右臂留在了老山,左臂也能扛枪,敬礼时他姿势不标准,但每次都铿锵有力。   三十多年过去了,从一个新兵到将军,他用行动证明了信仰的力量,他的故事被写进教材,也印进了无数军人的记忆,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一腔热血,和始终向前的脚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入党那一刻)丁晓兵:鲜血染沙场 只手书忠诚——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