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海航集团原美籍高管、首席执行官谭向东三罪并罚获刑6年。 海航集团原首席执行官谭

海航集团原美籍高管、首席执行官谭向东三罪并罚获刑6年。 海航集团原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因涉嫌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和内幕交易三项罪名,被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 这位曾掌管万亿资产的美籍华人高管轰然落马,不仅揭开海航破产重整背后的管理乱象,更成为中国依法整治企业腐败的典型案例。 法院审理查明,谭向东在2015年至2017年间,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影子公司侵占海航资金2.3亿元;挪用集团海外并购专项资金8.7亿元用于个人投资。 更在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前,内幕交易抛售股票套现1.2亿元。这些行为直接加剧了海航的流动性危机,导致数万名员工利益受损。 案件细节触目惊心。谭向东设立离岸公司层层嵌套,将海航收购的纽约、悉尼等地房产低价转至个人名下;挪用本应用于收购希尔顿酒店股权的资金,转而购买私人飞机和加勒比海岛。 最恶劣的是,他在2017年底知悉集团即将爆雷时,提前减持所有持股并通知亲友抛售,而普通投资者却蒙受巨额损失。 海航破产管理人的审计报告显示,谭向东主导的激进扩张埋下祸根。在其任内,海航海外并购总额超500亿美元,但70%项目存在估值虚高、利益输送问题。更讽刺的是,这位自称"华尔街精英"的高管,其主导的多数并购最终都以资产贱卖收场,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法律界人士指出,此案判决体现三个突破:首次对红通人员适用"刑民并行"原则,在民事追偿同时追究刑事责任;首次认定外籍高管适用中国职务犯罪条款;首次将"明知企业濒临破产仍套现"明确为内幕交易从重情节。这些创新为同类案件树立判例。 谭向东的"双面人生"令人唏嘘。公开场合标榜"国际职业经理人",私下却大搞"家族式腐败",其妻弟控制5家海航供应商,三年获利超5亿元,女儿留学美国的豪宅直接由集团子公司买单。这种"靠企吃企"的套路,与他的美籍身份形成尖锐讽刺。 海航重整过程中的数据触目惊心。经过两年清算,共发现违规担保1567亿元,关联方占用890亿元,其中谭向东直接签字审批的就有327亿元。这些黑洞最终导致2/3员工被裁,债权人受偿率不足30%。有员工控诉:"他喝一瓶酒够我们发半年工资,却让我们承受破产苦果。" 此案的跨国追逃值得关注。谭向东2018年潜逃美国后,中国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令,并冻结其境内全部资产。在中美执法合作框架下,美方最终于2021年将其驱逐出境。这种国际合作模式,为海外追逃积累新经验。 美国司法档案显示,谭向东在美期间仍试图通过政治庇护逃避制裁。他雇佣游说团队向国会提交"政治迫害"材料,甚至污蔑中国"打击外企高管"。这些操作随着其犯罪证据的完整提交而彻底破产,连美国移民法院都认定其"不符合庇护条件"。 案件的经济影响持续发酵。海航系上市公司股价在判决公布后普遍上涨,ST海航更是涨停,反映出市场对法治重整的认可。更关键的是,此案促使国资委加强对央企境外投资的审计,去年共挽回损失超200亿元。 谭向东的辩护律师曾提出"市场行为"抗辩,声称其操作符合国际并购惯例。但法院采信了普华永道的专项报告,指出这些交易存在"明显违背商业逻辑"、"严重偏离公允价值"等硬伤。这种专业鉴定,堵住了"国际化"借口的法律漏洞。 该案的社会警示意义深远。它揭示部分企业高管"挟洋自重"的真相,嘴上喊着与国际接轨,实际把现代企业制度当作掏空公司的工具。更警示那些幻想"换本护照就能逃避制裁"的人,法律红线从来不分国籍。 海航员工代表在庭审最后陈述环节的话发人深省:"他穿着十几万的西装说国际化,我们却连加班费都要不来;他住纽约顶层公寓谈战略,我们父母看病的钱都被套在股票里。"这种强烈对比,正是此案引发全民关注的根本原因。 随着判决生效,谭向东在曼哈顿的公寓、加勒比的私人岛屿等资产将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所得款项用于补偿受害投资者。这标志着中国在跨国追赃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也为其他破产企业的债权人维权提供范本。 此案的最大启示或许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守法经营才是永恒真理。当谭向东在法庭最后陈述中哽咽道歉时,那句"我辜负了所有信任"来得太迟,法律从来不会为眼泪网开一面。 信息来源: 海航集团原美籍高管、首席执行官谭向东三罪并罚获刑6年 2025-07-22 14:57·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