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武专家张宪义携带机密资料叛逃美国,28年后,他公开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意外获得不少赞誉,原来,他当年窃取的资料,今天竟然对台海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头像,进入个人主页即可观看,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1月12日,台湾中山科学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向单位请假,理由是参加军方会议。 当天下午,他携带装有台湾核武器研发资料的密码箱,从台北飞往日本,随后转机前往美国。 张宪义1943年出生,台湾陆军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后,被选派到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核工程博士。 1976年学成归台,进入中山科学院核能研究所工作,很快成为核心技术人员。 当时台湾正在推进代号“新竹计划”的核武器研发项目。 该计划始于1964年中国大陆成功试爆原子弹之后,台湾当局决定发展自己的核武能力作为回应。 中山科学院从加拿大购买了研究用重水反应堆,从南非进口浓缩铀,还聘请以色列核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整个项目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对外称是民用核能研究。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显示,台湾在1974年至1987年间进行了多次临界实验。到1987年底,技术人员已经掌握了核装置的关键技术,包括铀浓缩、钚提取和起爆装置设计。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评估报告指出,如果继续发展,台湾可能在1990年前后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因为核扩散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 张宪义在项目中负责反应堆运行和核材料处理,作为技术骨干,他掌握着整个计划的核心数据。但随着对核武器认识的深入,他开始质疑这个项目的必要性。 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接触到国际核不扩散理念,了解到核武器对小岛的防御作用有限,反而可能招致毁灭性打击。这种认识上的转变,为他后来的决定埋下了伏笔。 1987年下半年,他们与张宪义建立了联系。经过几个月的考虑,张宪义决定向美方提供台湾核武计划的详细信息。 次年1月,张宪义按照约定的计划离开台湾。他带走的资料包括反应堆运行数据、核材料库存清单、实验记录和技术人员名单等关键文件。 美国获得这些资料后,立即向台湾当局施压。1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官员飞抵台北,要求立即停止核武器研发。面对确凿证据和强大压力,台湾不得不接受美方要求。 随后几个月内,在美国专家监督下,台湾拆除了用于生产武器级钚的重水反应堆,运走了所有高浓缩铀,关闭了相关实验设施,持续20多年的核武计划就此终结。 消息传出后,台湾舆论将张宪义定性为叛徒。他的家人受到监视和骚扰,不得不低调生活。张宪义本人则在美国情报部门的保护下,获得了新的身份。 此后近30年,张宪义一直避免公开露面。直到2016年,他才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在《纽约时报》的专访中,他表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防止核战争风险。 他说,台湾地域狭小,一旦拥有核武器必然成为首要打击目标。与其走向相互毁灭,不如选择和平发展道路。这个观点虽然在台湾不被接受,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 2019年,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了部分相关文件,证实了张宪义提供的情报对阻止台湾核武计划起到了关键作用。文件显示,如果没有他的行动,形势可能完全不同。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也更加理性。一些台湾学者承认,核武器确实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张宪义的选择客观上避免了更大的危机。 2023年,75岁的张宪义仍住在美国。据熟悉他的人士透露,他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偶尔参加一些学术活动,但很少谈及往事。 即使是高度机密的核武器计划,也难以完全保密。同时也说明,理性的选择往往比武力对抗更有利于地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