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我预感可能有大事发生!人民日报释放强烈信号,中美两国近30支青少年合唱团歌唱和平

我预感可能有大事发生!人民日报释放强烈信号,中美两国近30支青少年合唱团歌唱和平,特朗普美梦成真,参加9.3阅兵有戏,虽然没公开邀请名单,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根据环球网报道,有场名为“鼓岭缘”的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是在7月10日到18日举行的。 中美两国近三十支合唱团、逾千名青少年,从福州烟台山到北京长城,一路唱着《茉莉花》、《天下一家》、《和平颂》等曲目,那场面真是感人肺腑。 咱都知道,中美关系最近几年磕磕绊绊,贸易摩擦、科技竞争,时不时就冒点火药味。 但就在这节骨眼儿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牵头办了这么一场文化交流活动,背后的深意值得琢磨。 这得从2023年咱在旧金山提出的倡议说起——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这次合唱周,正是这一倡议实施以来规模最大的主题活动。 说白了,这是在用青少年的交流架起一座民间的桥梁,用文化的力量对冲政治上的寒意。 您再看活动的细节:20米长的《鼓岭缘·和平之约》画卷上,中美青少年共同填涂色彩;美国One Voice儿童合唱团,在北京天坛演唱中文歌曲《如愿》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获百万点赞。 这些场景,就像在告诉全世界:中美之间除了竞争,还有合作的空间。 人民日报在评论里说得明白:“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 这就是在释放信号,中美官方都希望通过青少年的互动,培育两国关系的未来根基,为紧张的双边关系注入暖流。 7月11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这是鲁比奥就任后双方首次面对面会晤。 王毅强调,中美应将两国元首共识转化为行动,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 而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务院艺术特使卡拉·卡纳莱斯,也出现在合唱周活动现场,还提到自己和中国96岁的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13岁的福建男孩黄奕诚结为“忘年交”。 这说明中美在外交轨道、人文交流轨道上的互动,正在同步推进。 说白了就是在告诉国际社会:中美关系虽然难,但双方都在努力寻找对话的窗口。 现很多人都好奇,如果这次青少年活动办的好,特朗普有没有可能借着这股子热乎劲,来参加9月3日的阅兵呢? 今年9月3日的大阅兵,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而且会邀请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前政要出席。 从中国的外交惯例来看,我们的重大纪念活动向来欢迎国际友人参与。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就邀请了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多国领导人;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也有外国使节参加。 这次是80周年大庆,规格只会更高。 再者特朗普要是真能来,对中美关系的象征意义可不小。 他是美国近年来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到访,既能显示中国的大国胸怀,也能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话题点。 但特朗普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喜欢“出其不意”,而且美国国内政治环境复杂,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世界格局。 而且中国在邀请外宾时,向来注重对方是否尊重中国核心利益。 如果特朗普在访华前又发表一些不当言论,这事儿可能就黄了。 但要是特朗普真来了,对中美关系就是个积极信号。 当前两国在科技、贸易、台湾问题上摩擦不断,特朗普作为前总统到访,可能会缓解国际社会对中美对抗加剧的担忧。 而且这可能会带动更多的高层互动,中美外长会晤后,双方都表示要加强各领域沟通,如果特朗普来了,说不定能促成更多实质性的合作。 这对国际舆论也有影响,西方媒体向来喜欢炒作“中美脱钩”,特朗普的到访,正好能打破这种叙事,展示中美合作的可能性。 不过咱也不能盲目乐观,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是一次访问就能解决的,科技竞争、贸易逆差、台湾问题,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拦路虎”。 但咱得看到,文化交流、民间互动,是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就像这次合唱周,孩子们一起唱歌、画画、体验非遗,这种发自内心的友谊,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有力量。 100多年前,中美民间就能在鼓岭上和谐共处;今天我们也能通过文化交流,为两国关系找到新的平衡点。 不管特朗普来不来,9月3日的阅兵都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和平决心的重要场合。 正如国防部所说,这次阅兵既展示抗战血脉,又突出时代特色,既有传统装备,又有新域新质力量。 这就是在告诉全世界:中国珍惜和平,但也不惧怕挑战。 而中美青少年用歌声传递的和平理念,更是在提醒我们:大国竞争不该是你死我活,而是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这世界从来都不缺矛盾和冲突,但缺的是化解矛盾的智慧和勇气。 中美青少年用音乐搭建的桥梁,特朗普可能的到访,都是这种智慧的体现。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