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3年,原国民党中将黄维,拿到了他南京房产的退房款,他决定将这些钱拿出一部分

1983年,原国民党中将黄维,拿到了他南京房产的退房款,他决定将这些钱拿出一部分来,为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牺牲的官兵们修座纪念碑。 1983年,原国民党中将黄维,拿到了他南京房产的退房款,他决定将这些钱拿出一部分来,为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牺牲的官兵们修座纪念碑。 一个国民党老将领,经历了战场厮杀和战败被俘,晚年拿到房产补偿款,却没想着自己花,而是要建碑纪念阵亡官兵。这背后藏着什么故事?他的决定是不是隐藏着对过去的某种执着?读下去,你会发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历史中辗转。 黄维1904年出生在江西贵溪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他上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成绩优秀,后来考入鹅湖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后,他在家乡小学当老师。1924年,通过朋友介绍,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陈赓等同期毕业。 从军校出来,黄维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从排长升到连长、营长。1930年他升任旅长,1933年去德国考察军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中断留学回国,1937年9月接任第六十七师师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罗店战场,部队坚守阵地,三个团长中一人阵亡,两人重伤,部队减员到不足一个团。 淞沪会战后,黄维参加武汉保卫战。1942年,他担任昆明防守司令。1945年,任青年军第三十一军军长,参与缅甸反攻。抗日战争中,他属于国民党陈诚系骨干,创办过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 1948年淮海战役,黄维指挥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地区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兵团覆灭,他被俘。被俘后送往战犯管理所,患多种结核病,通过治疗恢复健康。1956年转入秦城监狱,继续接受改造。1975年3月,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获释,当时71岁,成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居住在北京。 黄维这个人,出身穷苦,但靠努力一步步爬上来。在国民党军队里,他干了不少事,抗日时也出了力,但淮海战役那场败仗,让他的人生彻底变样。出狱后,他没抱怨啥,就这么过日子。 1983年,落实原国民党军政人员房产政策,黄维联系负责同志王春景,提供南京房产的旧文件,包括地址和面积。两人多次讨论房产历史和权属。 江苏省政协和南京市相关部门调查房产现场,房屋老旧,已被多人占用,无法腾退。协商后决定现金补偿。黄维收到方案,同意签字。 补偿款交付后,黄维提出分成三份:第一份用于上海罗店修建淞沪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第二份给妻子养老,第三份继续永动机研究。王春景劝说钱款归个人使用,黄维坚持分配。 黄维联系上海相关部门,选定罗店战场旧址建碑。碑身简洁,刻阵亡官兵姓名,周围栽树。整个过程,他多次检查,确保准确。 这个决定挺意外的,黄维拿钱不为自己花,而是纪念那些在淞沪战场上死的兵。淞沪会战那时候,国民党部队打得惨烈,很多官兵没了命。他这份心意,多少有点对过去的念想,但也实打实做了事。 纪念碑建成后,黄维与王春景保持联络,讨论日常事务。家庭琐事时,他请王协调。 晚年,黄维专注永动机研究,女儿黄慧南帮忙整理资料。他担任政协文史专员,撰写回忆,参与会议。1988年,他计划访问台湾,与旧友会面,国民党方面劝留,他拒绝,返回大陆。 1989年3月20日,黄维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遗体安葬在北京,留下抗日战役纪念和文史贡献。 黄维一生,从穷小子到将军,再到战犯出狱,晚年还建碑纪念官兵。历史转折多,但他就这么走过来了。没啥大起大落,就实实在在活了85年。 黄维的故事,让人想想历史那些小人物。你对国民党将领晚年建碑这事有啥看法?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说说你觉得他这决定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