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对夫妻把家里和孩子交给了47岁保姆,10年后回来惊呆了 1966 年的秋天,新津县的风带着几分凉意。时任县长的刘致台夫妇接到了下乡劳动的通知,临走前,他们把家里的钥匙、一个装着全部积蓄的铁盒子,还有 6 个哭红了眼的孩子,一并交到了 47 岁的保姆高玉清手里。 许曼云拉着高玉清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只憋出一句 “高姐,孩子们就拜托你了”,高玉清点点头,看着他们上了车,直到车影消失在路尽头,才转身把哭成一团的孩子们揽进怀里。 高玉清的命,像是被苦水泡透了,1919 年,她生在四川南部的一个小山村,打记事起就跟着爹娘下地干活,从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裳。 16 岁那年,家里把她嫁给了邻村的一个庄稼汉,刚开始日子还算安稳,可没过几年,丈夫染病死了,刚会走路的一儿一女也先后没了。 婆家骂她是 “丧门星”,大冬天把她赶出家门,她揣着半块干粮回了娘家,娘却把门闩得死死的,说 “嫁出去的女儿,别再进这个门”。 村里人见了她就躲,背后叫她 “扫把星”,她只能在山神庙里凑合一晚又一晚,啃着冻硬的红薯干,想着不如就这么算了。 1954 年,她揣着仅有的几个铜板进了城,在津川县的一家小工厂当女工,老板见她手脚勤快,做事踏实,说自己有个朋友叫刘致台,刚当上新津县县长,家里缺个保姆,问她愿不愿意去试试。 高玉清犹豫了好几天,怕自己的 “晦气” 沾了人家,可实在没地方去,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 第一次到刘家,她站在青砖瓦房门口,手心直冒汗,刘致台穿着干净的中山装,说话客客气气;妻子许曼云挺着大肚子,笑着拉她进屋,给她倒了杯热水,说 “高姐别拘束,就当自己家”。 那天的午饭,许曼云端来一碗鸡汤,高玉清却躲在厨房,啃着自己带的窝头,许曼云发现了,把她拉到桌边,往她碗里夹了块鸡肉,说 “你也是家里人,哪能总吃这个”。 高玉清红了眼,低声说自己是 “扫把星”,怕连累他们,许曼云当下就把筷子往桌上一拍:“我才不信这些,往后你不上桌,我们全家都不吃!” 从那以后,高玉清在刘家扎下了根,她手脚麻利,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做的酸汤鱼让孕吐严重的许曼云胃口大开。 许曼云后来又生了四个孩子,6 个孩子吵吵闹闹,高玉清给他们缝衣服、梳小辫,夜里起来给小的换尿布,白天带着大的认字。 刘致台调任郫县时,特意把她的户口迁到了刘家,户口本上写着 “保姆”,可孩子们早喊她 “干妈” 了。 1966 年的变故来得突然。刘致台夫妇被贴了大字报,家门口围了不少人,一天晚上,高玉清看到他们在院里叹气,就走过去说:“有我在,家散不了。” 临走前,刘致台把铁盒子递给她,里面的钱不到一百块,高玉清没说话,回屋翻出自己攒的几块银元放进去,说 “够花”。 他们走后,日子一下子难了,6 张嘴要吃饭,高玉清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回来给孩子们做糊糊。衣服破了,她捡别人不要的改了又改,自己那件蓝布褂子打了好几个补丁。 为了凑学费,她白天帮人缝被子,晚上捡破烂,有次还把娘给的银镯子当了 —— 那是她唯一的念想,当的时候手都在抖。 孩子们懂事,大的帮着挑水,小的把好吃的留给她,有次高玉清捡破烂回来累倒在门槛上,醒来发现身上盖着件小棉袄,灶上温着一碗粥,是老三学着熬的,糊了也甜。 1976 年春天,刘致台夫妇回来了,推开门,看到头发花白、背驼得厉害的高玉清,还有 6 个结实的孩子,许曼云一下子抱住她哭了。 后来孩子们长大了,高玉清却病了,孩子们轮流照顾她,把她当亲妈。 1998 年刘致台去世后,许曼云搬进养老院,把家留给她:“该你享福了。”2012 年,93 岁的高玉清安详离世,孩子们说:“她教我们的,比啥都金贵。” 这也让人想起了湖北的黄庆芝,2021 年雇主失联,她把雇主女儿带回十堰抚养,靠打零工供孩子上学,说 “答应的事就得做到”,这些普通人,用坚守告诉我们,善意从不会被辜负。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