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乌克兰难民在中国的吐槽引发了热议。
她在德国时,每月能领到约4200元人民币的补助,生活无忧,但来到中国后,却发现必须通过工作才能维持生计,这让她感到不适应。
她甚至表示“在中国居然要工作才能生活”,还扬言要离开。
这番话让不少网友感到不解,纷纷留言:“既然德国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来中国?”
其实,这种吐槽背后反映的是中西方福利观念的差异。
德国等欧洲国家长期实施高福利,为难民提供住房补贴、现金援助等,但这种模式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逐渐难以为继。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强调“自力更生”的传统,外籍人士在华需要通过工作获得居留许可。
数据显示,2024年超80%的在华外籍人士持工作签证。
当然,对于乌克兰难民来说,从“福利思维”到“打工模式”的转变确实会带来心理落差。
再加上语言障碍和技能匹配问题,他们的求职之路并不轻松。
不过,中国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找到工作就能活得体面。
正如一位在沪乌克兰程序员所说:“这里没人把你当难民。”
面对这场争议,网友们的态度也很明确:“劳动是基本义务,不是施舍。”
毕竟,中国不是“福利天堂”,而是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地方。
对于这位乌克兰女子的吐槽,你怎么看?
你会支持她继续留在中国,还是建议她回欧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