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上海一男子在家吃馒头时,突然因噎住倒地身亡,家属回忆起曾为他买了意外险,理应能拿

上海一男子在家吃馒头时,突然因噎住倒地身亡,家属回忆起曾为他买了意外险,理应能拿到10万元赔偿,但保险公司却表示,噎死不算意外死亡,属于免责范围,拒绝赔付,家属把案件告上法庭,最终法院的判决让人意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纵深新闻7月19日报道,谁能想到,一顿再普通不过的午饭,会演变成一场持续数月的保险纠纷,2023年11月,上海的潘先生(化名)在家里吃着馒头配咸菜,突然就倒在了餐桌旁,等120赶到时,医生从他喉咙里发现了未咽下的馒头块,但人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这个噩耗让全家人都懵了,直到处理完丧事,整理遗物时才想起一份尘封的保单——七年前买的意外险,保额整整10万,有效期能保到2047年,家人眼前一亮,觉得好歹能给逝者留下点什么。 可事情远没那么简单,保险公司的理赔员把合同往桌上一放,指着密密麻麻的条款说:“死亡证明上写的是猝死,这属于免责范围,”还翻出潘先生的体检报告,说他有高血压和心脏早搏,符合“潜在疾病导致的猝死”定义。 这下可把家属气坏了,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人是实打实被馒头噎死的,这不明摆着是意外吗?可保险公司的逻辑是:意外必须是“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的、非本意的”事件,而猝死往往与自身健康状况有关,不在赔付范围。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家属拿出急救记录上“咽喉堵塞”的证据,保险公司则强调潘先生的既往病史,一场看似简单的理赔,硬是把“意外”这个词掰成了两截——生活常识里的意外,和保险条款里的意外,竟是两码事。 这场纠纷最终闹到了法院,可法官一看就发现了关键问题:家属在事发后没有及时报案,等火化完才想起理赔,关键证据全没了,想查明到底是噎死还是基础病引发的猝死,已经不可能。 法官把双方叫到调解室,一番权衡后指出:按“近因原则”,直接导致死亡的是馒头噎住,这点从急救记录能看出来;但家属延误报案也确实存在重大过失,让保险公司无法确认具体死因。 最终经过两小时调解,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保险公司在此前已付的2万基础上,再补2.8万,总共赔付5万,双方各退一步,这场纠纷总算画上句号。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