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9年,一艘美国驱逐舰,正在南海摸黑航行,突然一声惊天巨响,一个庞然大物,竟

1969年,一艘美国驱逐舰,正在南海摸黑航行,突然一声惊天巨响,一个庞然大物,竟直接将驱逐舰撞成两截,74名美军当场死亡! 撞它的是个什么怪物?一艘两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澳大利亚海军的“墨尔本”号。 它是二战末期为了应急凑数造的,标准就是“能用就行,打完就拆”。结果它1945年刚下水,战争就快结束了,压根没捞着上场。 战后,英国人看着这艘崭新却又过时的航母,觉得挺鸡肋,就寻思着卖掉回血。正好,澳大利亚寻思着要发展海军,提升一下在英联邦里的地位,于是就接了盘。经过一番现代化改造,加装了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这些时髦玩意儿,1955年,正式成了澳大利亚海军的旗舰。 从那天起,“墨尔本”号就开始了它“所到之处,鸡犬不宁”的职业生涯。 1957年,刚服役没多久,它在阿德莱德港里,就跟自家的“蓝卡”号战舰亲密接触了一下。还好是在港里,速度慢,算是个小刮蹭。 这只是开胃菜。真正让它“一战成名”的,是1964年。 当时它在海上训练,也是晚上,一头把自家护航的“航行者”号驱逐舰给撞了。那艘三千多吨的驱逐舰,跟“埃文斯”号的下场一样,当场被腰斩,82名澳大利亚水兵连同军舰一起沉入大海。这是“墨尔本”号拿下的“首杀”。 这艘船邪门到什么地步?就算它老老实实停在悉尼港里,都能被一艘迷路的日本货船给撞了。你说,这上哪说理去? 时间回到1969年6月3日。 当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几个国家,在南海搞一个代号叫“海之灵”的联合军事演习。 那天晚上,无风无浪,月光明亮,能见度极好。 凌晨3点左右,“墨尔本”号航母正在进行夜间舰载机起降训练。美军的“埃文斯”号驱逐舰就在它左前方担任警戒任务。 这时,“墨尔本”号的舰长约翰史蒂文森发出指令,让“埃文斯”号变换阵位,到航母的后方去。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埃文斯”号的值班军官,不知是喝多了还是梦游,没有按照常规操作,从外围绕一个大圈到航母后方,而是选择了急转舵,几乎是横着切向“墨尔本”号的航线。 “墨尔本”号上的瞭望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不对劲,立刻用灯光信号和无线电高声警告:“你舰正处于碰撞航线!” 然而,“埃文斯”号毫无反应。 “墨尔本”号的舰长史蒂文森眼看着那艘驱逐舰越来越近,像一头冲向卡车的野牛,他急得大喊,下令航母“左满舵,全速倒车!”。但航母这玩意儿,两万吨的体重摆在那,惯性巨大,哪是说停就停,说转就转的。 另一边,“埃文斯”号上的值班军官也终于意识到大祸临头,同样下令“右满舵,全速倒车!”。 凌晨3点15分,“墨尔本”号巨大的舰艏,像一把锋利的战斧,恶狠狠地劈进了“埃文斯”号的左舷中部。 两千多吨的驱逐舰在两万吨的航母面前,脆弱得就像个饼干盒子。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埃文斯”号撕成两半。船头部分在不到两分钟内就消失在海面上,带走了74条鲜活的生命。 船尾部分因为水密舱门及时关闭,侥幸漂浮在水面上。上面的幸存者惊魂未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和前半截军舰沉入深渊。 演习当场叫停,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调查和扯皮。 美国海军和澳大利亚海军组成了联合调查委员会。调查结果让美国人脸上无光。 证据显示,事故的主要责任,几乎全在“埃文斯”号这边。 首先,事发时,“埃文斯”号的舰长正在自己的船舱里呼呼大睡,完全不知道甲板上发生了什么。 其次,舰桥上的两名值班军官,一个是刚上任没多久的新手,另一个甚至还没通过舰桥值班资格的全部考核。他们完全是凭着感觉在开船。 当“墨尔本”号发出警告时,他们又反应迟钝,错过了最后的规避机会。 最终,军事法庭裁定,“埃文斯”号的舰长玩忽职守罪名成立,被降级处分。两名值班军官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你以为“墨尔本”号的“神迹”就此结束了?并没有。 这次事故后,它拖着撞坏的舰艏去新加坡修理。修好后回悉尼港,又接连和民船、渡轮发生了几次碰撞。仿佛这艘船天生就带着一种“互相吸引”的魔力。 到了80年代,澳大利亚也养不起航母了,加上这船名声实在太差,就决定让它退役。 1984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把它当废铁卖掉。第二年,我们国家一家公司以140万澳元的低价把它买了回来。 美国人当年很紧张,生怕我们从这艘航母上学到什么技术。澳大利亚人拍着胸脯保证,武器、电子设备、动力系统全拆了,方向舵都焊死了,就是一堆废铁。 但他们漏掉了两样宝贝:一套完整的蒸汽弹射器和菲涅尔透镜助降系统。 这艘“倒霉”的航母被拖到广州后,并没有被立刻拆解。我们的海军专家和技术人员,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局座”张召忠,把这艘船里里外外研究了个透。那套被“遗忘”的蒸汽弹射器和助降系统,成了我们理解现代航母关键技术的第一个实体教具。 谁能想到,一艘在西方海军里被视为“不祥之物”的战舰,最终竟以这样一种方式,为中国海军的航母之路,提供了一块宝贵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