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名民警在送一位八旬走失老人回家的路上,老人突然问:“叔叔,你贵姓?”民警愣了一下,回答:“我姓‘公’,公安局的公,”老人笑了笑,眨眨眼说:“哦,姓公啊,我认识一个人也姓公,”然后,她拍了拍民警的手,认认真真地说:“等我回家,我给你拿好多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绵阳晚报7月17日报道,这事儿说来挺逗,一位三十岁的民警被八旬老人喊“叔叔”,换谁谁都得愣一下,可这位95后小民警的反应更有意思,他笑呵呵地说:“我姓公,公安局的公,”这一句看似随意的回答,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笑点,也暖了多少人的心窝。 事情发生在四川绵阳的一个闷热午后,巡逻的小李(化名)警官发现一位老人在公交站前转来转去,走近一看可不得了,老人家眼神迷茫,问她家在哪儿也说不清楚,这种情况小李见得多了,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走失。 但让人感动的是这位小警察的耐心,他不急不躁地陪老人走,一会儿指指路边的树问认不认得,一会儿给老人讲讲街边的店铺,老人虽然记不清路,但说起门口的枇杷树倒是记得清清楚楚,就这样,一个指路,一个认门,俩人慢慢悠悠地往前走。 路上老人突然想起要谢谢这位“叔叔”,还说回家要拿钱,这下轮到小李着急了,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可老人执着,非要表示感谢,那股子真诚劲儿,看得路边摊贩都笑了,其实谁都明白,这不是钱的事,是老人那颗感恩的心在作祟。 老人记不清自己家在哪儿,却记住了这位“姓公的好人”,这称呼来得突然,却妙得很,一下子把警民之间那层生分劲儿化开了,这哪是在叫姓,分明是在喊自家人。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广防走失手环,建立老人档案,可技术再先进,也比不上一颗热心,就像小李说的,送老人回家是应该的,这话听着朴实,却道出了警察的职业本色,他们不是冷冰冰的执法者,更是社区里的“大管家”。 最让人动容的是老人那句“姓公的是好人”,这话传到派出所,成了同事们打趣小李的话茬,可仔细想想,“姓公”的不正是所有用心守护百姓的警察吗?他们或许没有响亮的名字,但这个“公”姓,却是群众给予的最高褒奖。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