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9岁的印度女孩莫迪娜,听说中国男人不打老婆、女人能挣钱,连夜收拾行李,瞒着家人来华。13年过去,她不仅嫁了人、买了房,还让妹妹也嫁来中国。如今俩人咋样了?结局超出所有人想象。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9年印度孟买贫民窟里,有个女婴降生在板房角落。 家人给她取名莫迪娜,意思是"幸运儿"。 可这地方哪来幸运可言? 家里六个丫头挤在十平米棚屋里,父亲在码头扛包养活十口人,祖母总念叨女孩子读书没用。 十岁那年爷爷拄着拐杖开家庭会议:"缅甸没种姓这回事,走!" 全家人变卖铁锅凑足路费,钻进开往仰光的运煤船。 缅甸街头的日子也不好过。 莫迪娜十四岁时父亲累死在橡胶园,母亲带着六个姑娘沿街卖芭蕉。 有天在佛塔景区摆摊,几个中国游客蹲下来挑木雕。 穿花裙子的姑娘问价钱,莫迪娜比划着三根手指:"三块。" 姑娘笑起来用中文说"便宜",塞给她五块钱。 那天收摊回家路上,莫迪娜捏着钞票学"便宜"这个词,她头回觉得外国话好听。 往后来摊位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有个大连姑娘教她用汉语说"干净",指着莫迪娜洗得发亮的纱丽直夸。 青岛大叔告诉她中国女人能当司机、开店铺。 她偷听游客闲聊知道,上海工厂包吃包住月薪八百,这钱在缅甸得挣三个月。 那天回家路上,莫迪娜把攒了半年的零钱塞给母亲:"我要去中国。" 2007年冬天,义乌商贸城来了个穿金边纱丽的印度姑娘。 介绍她来的陈老板跟车间主任比划:"小莫会讲中国话!" 流水线上贴鞋盒的活儿,她三天就干得比老员工还快。 领到首月工资那天,莫迪娜攥着八张百元钞在邮局排队,给缅甸家里汇去六百块。 营业员教她在附言栏写"平安",她歪歪扭扭描了整张汇款单。 厂里安徽籍工友田孟冰注意到,这个外国姑娘总捧着旧杂志学汉字。 有次食堂吃饭,莫迪娜指着"长江"问他念什么。 田孟冰拿筷子蘸汤在桌面写:"我家在长江边上。" 开春时厂里组织郊游,莫迪娜在油菜花田里问他:"你们安徽,有没有给女孩儿读书的学校?" 田孟冰愣了愣:"我小妹去年考上师范了。" 2010年国庆节,芜湖田圩村鞭炮放得震天响。 田家小子娶了外国媳妇的消息传遍四乡八里。 新娘子顶着红盖头踏进砖瓦房时,婆婆当众塞她个厚红包:"以后就叫田玛丫!" 村里老会计帮忙办落户手续,指着户口本笑:"你这名字取得好,田里玛瑙金不换。" 田玛丫第三年抱上了胖小子。 娘家小妹打越洋电话哭诉姐夫打人,她连夜翻存折凑够路费。 2018年小姑子出嫁那天,田玛丫拉着穿嫁衣的妹妹的手,把她交给跑运输的表弟陈志强。 婚宴摆三十桌流水席,连灶台都贴着大红"囍"字。 喝醉的村民起哄:"老田家专收印度姑娘!" 去年端午回缅甸探亲,田玛丫给母亲捎了安徽咸肉。 钻进童年住过的铁皮屋,两个外甥女正抓地上米粒吃。 离村时七十八岁的老母亲追到村口,把佛牌挂在她脖子上:"菩萨保佑我丫。" 汽车开过界碑那刻,田玛丫摸出手机拍窗外稻田。 这是回中国的路。 主要信源:(新浪新闻——印度姑娘带着亲妹妹嫁给安徽农民,如今咋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