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日本这个国家的生存逻辑,确实像刻在骨子里的 DNA 一样,在中国强大时示弱、在中

日本这个国家的生存逻辑,确实像刻在骨子里的 DNA 一样,在中国强大时示弱、在中国虚弱时入侵。这种模式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反复上演,背后是岛国资源匮乏的危机感和对大陆的贪婪。 早在唐朝时,日本就尝到了强弱对比的滋味。公元 663 年的白江口之战,日本联合百济对抗唐朝和新罗,结果被打得大败,战船几乎全被烧毁。这一仗让日本明白,跟强大的中国硬碰硬没好果子吃,于是立刻低头服软,派出大批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制度、文化和技术,甚至连都城平城京都是仿照长安建造的。那时候的日本,老老实实当学生,不敢有半点冒犯。 到了明朝,中国国力逐渐走下坡路,日本又开始蠢蠢欲动。1592 年,丰臣秀吉率领 20 万大军入侵朝鲜,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明朝虽然派兵援朝,但战争持续了七年,消耗了大量国力。日本这次虽然没成功,但野心已经暴露无遗。 清朝末年,中国积贫积弱,日本的侵略本性彻底爆发。1894 年的甲午战争,日本蓄谋已久。当时清朝的北洋水师规模不小,但腐败严重,弹药不足。日本则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最终在黄海海战中击败北洋水师。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偿白银 2.3 亿两,相当于日本 7 年的财政收入。这笔钱让日本迅速崛起,也让他们尝到了侵略的甜头。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是出兵最多的国家之一。他们派出 1.3 万兵力,占领天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根据《辛丑条约》,日本获得 3479 万两海关银的赔款,还获得了在华北驻军的权利。这些驻军后来成为发动卢沟桥事变的主力。 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陷入内战,日本再次趁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投降,14 年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 3500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1000 多亿美元,间接损失 5000 多亿美元。日本在战争中犯下了南京大屠杀、731 细菌战等滔天罪行,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即便在二战战败后,日本被美国占领,表面上放弃了军队,但他们的野心从未消失。近年来,日本不断增加防卫预算,2025 财年达到 8.7 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他们发展电磁轨道炮、远程巡航导弹等攻击性武器,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还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合作研发新一代战斗机,增强军事实力。 日本这种行为模式的背后,是岛国资源匮乏的危机感。日本面积只有 37.7 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二十分之一,资源极度依赖进口。一旦中国强大,日本无法通过正常贸易获得足够资源,就会铤而走险。而当中国虚弱时,他们就认为有机可乘,试图通过侵略获取资源和生存空间。 历史一次次证明,日本的这种生存逻辑不会轻易改变。无论是古代的学习模仿,还是近代的侵略扩张,都是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即便现在被美国拴上铁链,日本的军事扩张步伐也没有停止。我们必须时刻警惕,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抵御外来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