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张家口:万名党员志愿者汇聚服务基层“红色动能”

“1号楼下水堵了”“3号楼东边路面塌陷”“小区路灯不亮”“健身器材破损”“新房装修噪音扰民”“购买花园椅方便居民停歇”……在宣化区大北街街道钟楼东社区宣师家属院小区楼栋长马林手中,一本被磨得发亮的“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居民反映的各种问题,自2020年担任社区志愿者以来,马林为居民解决了大大小小问题600余个,在矛盾调解、改善社区环境、推动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张家口市,还有上万名像马林一样扎根一线的党员志愿者,他们用“铁脚板”和“热心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成为感知民情、纾解民忧的灵敏“末梢”。

“共产党员不仅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更是平常时刻的默默付出与坚守。”朴素的话语道出真谛。在桥西区堡子里的雷锋事迹展室内,50岁的党员志愿者樊志勇正用略带沙哑却充满激情的声音,向游客讲述着一张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自2019年毛遂自荐担任公益讲解员以来,五年如一日,樊志勇坚守在这方精神传承的阵地,有时一下午就要讲三场。他所在的雷锋精神志愿者服务队,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最初的25人“滚雪球”般的壮大到252人,服务频次从每月1场跃升至每周至少2场。这不仅是队伍的壮大,更是志愿精神的薪火相传与广泛共鸣。

记者从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目前,我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除了持续落实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外,还推动建立健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通过岗位标准化、技能专业化、项目品牌化、激励制度化“四类赋能”,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有效破解服务能力与激励不足的难题,推动“红马甲”队伍从“统一着装”向“专业作战”跃升,凝聚成体系化的“红色矩阵”。

张北县察哈尔北街社区开展的“爱心敲门”行动,正是“社工+志愿者”融合联动机制的生动体现。8名党员志愿者在专业社工指导下,与8名空巢老人结成“爱心对子”,开展代购、陪医、智能助老等精准服务,退休党员单有贵与81岁的居民李树更建立起“亲人般的信任”。这种“年轻老人”帮扶“年老老人”的互助循环模式,依托项目品牌化和技能专业化的赋能路径,也从张北县向全市更多社区复制推广,成为“红马甲”参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实践。

如今,“红马甲”早已超越一件服装的物理意义,它凝聚着奉献精神,象征着党群同心,更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功能多元的“红色服务网”。从解决下水堵塞、路面塌陷的“针头线脑”,到关爱空巢老人、护航学子的温情守望,再到守护景区文化、排查社区隐患的默默坚守,这股源自党员先锋、惠及千家万户的“红色动能”,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温情。(记者于格格通讯员黄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