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个时候,开国中将竟要求回乡报仇,邓公特批,准许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个时候,开国中将竟要求回乡报仇,邓公特批,准许回乡。   1947年的一天,邓小平手下一名士兵向他提出了回家乡报仇的请求,这让邓小平有些疑惑,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让这名士兵记在心中这么久,甚至还打算回乡报仇。   这名士兵叫杜义德,邓小平听完他的故事,也是皱起了眉头,于是特批他回乡报仇,但是不能伤及无辜。   杜义德的身上到底有什么故事?   杜义德,191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导致他上了没几年学就辍学回家种地,有时候还会给地主做工。   小时候的艰苦生活,让他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感受。于是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以后要改变农民的艰苦现状。   杜义德长大之后,1927年,中国正处于危难存亡之际,于是,内心爱国的他选择参加革命,加入了当地的农民赤卫军,为革命出自己的一份力。   1928年,杜义德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后来又参加了红军的队伍。   在军队中,杜义德为了革命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参加历次反“围剿”作战,后来又西征入川。他在这些行动中表现得十分英勇,克服众多困难,帮助队伍取得胜利。   他在军队中的职务也是一升再升。   但正当他在军队中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则消息的传来,令杜义德悲痛欲绝。   正值革命斗争时期,蒋介石联合农村的土豪地主在农村为所欲为,而杜义德的父亲就是被当地的地主抓了起来,并被残忍杀害。   但是当时杜义德正随着红军南征北战,离家乡实在太远,并不是报仇的时机,他将仇恨压在心底,暗暗等待时机的到来。   直到1947年杜义德跟随邓小平的军队挺进大别山,在这里驻守,这时距离杜义德家乡的山村只有一山之隔。   他知道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错过这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向邓小平提出了请求,准备回乡报仇。   邓小平在战争紧张的时刻,接到手下士兵的回乡请求,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在这战事的紧急时间段,就算要回乡探亲也得等战争结束以后,现在让士兵回乡,不是平白泄了军队的士气么。   但是一看落款是杜义德,他犹豫了一瞬间,便将杜义德叫来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为杜义德自从参加红军以来,一直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实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心尽力,从来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回家探亲的次数也很少。   在这战事吃紧的时刻,这么一位老兵怎么想也不会做出临阵返乡的举动。   杜义德见到邓小平之后,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的老父亲被残忍地杀害了,而凶手就距离这里一山之隔。   于是邓小平批准了,杜义德带着几名随身的警卫员就悄悄返回了家乡。   杜义德找到凶手的位置,与警卫员一同击毙了凶手,以及凶手的土匪部下。   这一刻杜义德终于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   杜义德返回军队,在之后的战斗中一直身先士卒,冲锋在最前方,表现出色,后来被授予中将的军衔。   他一生始终严于律己,从不懈怠,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邓公批准:军长杜义德携机枪回乡为父报仇,百余人死在枪口下)维宇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