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清镇市:聚焦“县强、乡活、村稳”目标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近年来,清镇市以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锚定“县强、乡活、村稳”目标,持续织密织牢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从县级医院能做高难度手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医定期坐诊,再到村卫生室环境设备全面升级,当地群众正实实在在享受着“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健康红利。

聚焦“县强”,壮大县级医院“硬实力”

7月8日,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病房里,76岁谭显秋精神矍铄,三天前刚完成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她,此刻气色红润:“现在胸口不闷了,走路也不喘,明天就能出院了!”

家住湄潭的谭显秋,为何舍近求远选择清镇?“三年前头晕得厉害,在老家查了好几次没结果。后来到清镇看娃儿,抱着试试的心态来这儿,医生一看就说是耳石症,手法复位几分钟就好了。从那以后,我看病只认这儿!”老人的话里满是信赖。

群众的话语,就是对医院最真诚的认可。这背后,更离不开医院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近年来,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从质量与安全、运营管理、人才发展、急慢协同、智慧建设、患者服务等多个维度,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并通过建立紧密型专科联盟、优化整合临床科室等、选派医生进修学习举措,强化学科建设,提升综合诊疗水平。在2025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指标考核监测中,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位列全省县级医院前列。

聚焦“乡活”激发社区医院“内动力”

“医生,我这段时间睡眠不好,请你看看。”中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就诊室内,病人话音未落,老中医即刻屏息凝神,一边观察一边把手指搭在脉搏上,不一会便找到症结。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清镇的乡镇卫生院已成常态。近几年,随着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基层医院的改善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中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二就有一场名医坐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

改变不止于此,据中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波介绍,医院于2022年11月建成投入运行,两年多来,医院提升了就医环境,健全了科室,充实了医务人员,实现“中环国际生活圈”医疗资源“从无到有”的跨越。门诊量也从成立投用初期的每日20至30人次增加至现在150-200人次,住院人数从0增加至每月30至40人次。今年以来,该院还借助HIS系统(诊疗信息系统)及AI辅助诊疗的运用,提升诊疗水平及效率。

聚焦“村稳”,兜牢村卫生室“保障力”

作为基层医疗的兜底,和其他村卫生室一样,陈亮堡村黄土卫生室多年来承担着4个村民组,共计860户3494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4年,清镇市将黄土卫生室作为村卫生室提质改造项目,投入20万元资金提质改造。改造后的卫生室,在原有空间上扩建了五六十平方米,内部功能布局也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输液椅、观察床、制氧机、空气消毒机等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就医条件。

“这里离家7、8分钟,特别是改造后,环境好了,床位多了,不用排队和等待,用药效果好,完全没必要跑远处。”李正友作为本村村民,见证了卫生室的变化,更享受到了小病不出村的健康红利。

实际上,无论是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软硬件的提升,还是中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年多的蜕变,又或是黄土村卫生室的提质改造,都是清镇市强力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缩影,更是“县强、乡活、村稳”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清镇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和疾控防治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并连续四年将村卫生室提质改造纳入民生实事。目前,已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功能互补、分级负责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防融合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全力构建更完善、更高效、更贴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每一位清镇市民都能共享医疗发展成果,切实增强卫生健康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清镇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黄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