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让产业工人更快成长成才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培训中心里学习氛围浓厚,一场以《碳材料的发展从化学电源说起》为题的培训正在举行。来自我市新能源电池行业的75名产业工人认真听着教授的讲解。一个个前沿技术、创新理念不断引爆着思维火花。

自6月19日“平定县新能源电池专业镇工匠学院”在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以来,这样的培训已举办多次。“工匠学院是培养工匠人才的阵地,是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技术创新的基地。”揭牌仪式上,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林华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将围绕产改需求,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前沿技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构建紧密对接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专业镇建设夯实人才根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近年来,市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着力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断加快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技能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高端人才引领技术改革,以工艺创新攻克行业发展难题,延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业链,形成“多品种、全工序、一体化”生产模式,引领锂电池负极材料新潮流。

“我们选择在该公司建立‘平定县新能源电池专业镇工匠学院’,看重的不仅是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更希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

要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创新是核心动力。走进公司新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只见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手戴胶皮手套,正在紧锣密鼓地对原材料进行分析、记录实验数据。这里是企业的核心和“大脑”,承担着企业所有产品的研发和检测工作。“企业研发出的产品在这里就要经过20多项检测,以此来保证产品合格。”公司品质技术研发中心经理郭钰说,“研发中心每年投入当年营业收入的4%左右作为研发经费。今年一季度,我们最新研发出一款高能量密度兼顾动力学性能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中试阶段,未来投入市场后将在高端应用场景上使用。对企业未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竞争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创新道路上持续提速。通过不断改良升级,逐步建成粉碎、造粒、石墨化、成品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了“多品种全工序”经营模式,实现负极材料对电芯客户的批量供应。目前,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申请专利共计87项,其中,已授权专利44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38项);已受理未授权专利43项。在这些发明专利中,通气提纯技术在全国只有3家企业拥有。使用这项技术生产的石墨,纯度能达到“6个9”,即99.9999%。在此基础上,企业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炭/炭石墨复合材料,用这一材料生产的石墨硬毡具有高温耐受性、良好导电性、润滑性、化学稳定性等独特性能,在航空航天、高端芯片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这一材料年生产量达200吨,产值2亿元。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科技研发团队的培育,先后引进3名博士加入团队,同时不断深化省校合作,聚焦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育培养工程,进一步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学府接洽,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公司还建有占地15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设有一个200余平方米的电子化教学展厅及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心和中试平台,可容纳100余人学习培训。

伴随着年产5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的首条2.5万吨石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爆棚”。对于未来,大家信心满满。公司行政项目部经理刘毓说:“今后,我们将聚焦技能实践、技术研发、职业培训等领域,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课程开发、师资互聘等方式,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全力打造培养新能源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摇篮,让产业工人更快成长成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郑晓丹)

来源|阳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