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突发!俄罗斯终于承认一个事实:俄军必须采购歼35和空警600,技术彻底落后中方后

突发!俄罗斯终于承认一个事实:俄军必须采购歼35和空警600,技术彻底落后中方后,面子已经不重要了! 当地时间 7 月 19 日,俄罗斯《消息报》发表长文,首次公开讨论采购中国歼 - 35 舰载战斗机和空警 - 600 预警机的可行性。这篇文章由多名军事专家联合撰写,直言 “在技术差距面前,自尊心已不再重要”。 俄海军的困境首先体现在航母上,唯一的 “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自 2017 年进坞维修以来,经历三次重大事故,先是浮动船坞沉没导致甲板被砸出大洞,接着焊接作业引发大火造成 600 平方米灼伤,俄乌冲突爆发后维修经费更是大幅缩水。 目前该舰已停工两年,卫星照片显示其外观几乎没有变化,俄海军内部甚至出现 “拆解卖废铁” 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俄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部队陷入无舰可用的尴尬境地。 俄现役舰载机同样面临代差危机,苏 - 33 重型战斗机虽航程达 1100 公里,但航电系统仍停留在上世纪水平,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距离不足 100 公里,且无法挂载新型精确制导武器。 米格 - 29K 虽经印度注资升级,但机体结构缺陷导致每次着舰都承受 7-9 米 / 秒的冲击载荷,机身频繁出现裂缝。这两款战机均无法在滑跃甲板上实现满油满弹起飞,实际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中国歼 - 35 和空警 - 600 的技术优势一目了然。歼 - 35 采用隐身设计,雷达反射面积仅 0.01 平方米,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矢量发动机,作战半径达 1350 公里,可携带 8 枚导弹。 空警 - 600 搭载单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距离超过 500 公里,且能在滑跃甲板上起降,完美适配俄海军现有航母。 俄专家伊利亚・克拉姆尼克指出,引进这两款装备可使俄航母编队的预警范围扩大 3 倍,制空能力提升 5 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舰载机产业链严重断裂。苏 - 33 生产线早已关闭,米格 - 29K 的升级依赖印度资金,而第五代舰载机苏 - 75 仍停留在 PPT 阶段。 中国舰载机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歼 - 35 已量产并装备福建舰,空警 - 600 完成电磁弹射和滑跃起飞测试,形成完整的舰载航空体系。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迫使俄罗斯重新审视对华技术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军事合作已有先例。2022 年两国轰炸机首次互降对方机场,开创了战略协作新范式。此次《消息报》的讨论,更像是为高层决策试探舆论。 文章特别提到,可将 “库兹涅佐夫” 号拖至中国造船厂进行改装,同步引进歼 - 35 和空警 - 600,这种 “整机采购 + 技术培训” 的模式,既能快速形成战斗力,又能降低改造成本。 当然,采购计划仍面临现实障碍。俄方可能要求使用俄制发动机替代 WS-19,而中方 AESA 雷达与俄制火控系统的兼容性也需验证。 此外,俄罗斯军工复合体的保守势力仍在抵制 “技术倒向中国”,担心丧失传统优势领域。但正如俄太平洋舰队前司令阿瓦基扬茨所言:“当航母沦为浮动靶标时,面子不过是奢侈品。” 这场讨论的本质,是俄罗斯在大国地位与现实需求间的艰难抉择。 曾经的技术输出方,如今不得不承认在舰载航空领域的全面落后。而中国装备的 “逆袭”,既是技术积累的结果,也折射出两国军事合作的深层变迁。 当俄罗斯媒体开始用 “虚心求教” 形容对华合作时,国际军贸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未来,这种技术流动将如何重塑中俄战略协作,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