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后,凡是在蔡扶欣中队待过的武警战士,几乎都对这个看起来一副老实巴交、身形瘦削的中队长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蔡扶欣1982年出生,比大多数战士的年纪小得多,但在新兵眼中,他是那种没有太多架子的领导,平易近人,容易亲近。但只要一进入训练场,他的严苛与高标准就完全展现出来,绝不容忍任何马虎。 一位曾在中队服役的退伍武警战士回忆道,每当中队进行实战集训时,蔡扶欣总是亲自上阵为大家示范动作。他不仅亲力亲为,还时常对偷懒的战士直接采取行动,甚至一脚踢过去,让你记住什么叫责任和纪律。战友们私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拳王”,因为他特别喜欢拳击,而他的人品也相当好,总是诚恳待人,不论新兵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主动出手相助。 不过,老蔡也有一大爱好,那就是烧烤。据说,每当中队有烧烤时,大家的心情就变得复杂了,因为这意味着中午要提前去后勤班准备场地,生火、布置,甚至可能得去商铺买肉串。有时候,烤的食物甚至不一定能烤熟,但老蔡对烧烤的热爱无可抵挡,大家就只能陪着他一起折腾,连带着第二天的“后遗症”也得忍受。 蔡扶欣自己曾提到,选择当兵是源于他小时候看武侠电影的影响,他梦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锄强扶弱、见义勇为的大英雄。入伍后,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训练表现,他仅20岁便被调入福建武警总队新成立的反恐作战排,并迅速晋升为班长。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逐渐复杂起来。尤其是2001年“9·11”事件,更让中国民众开始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威胁。在这个背景下,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沿海省份,除了享受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反恐压力。大量港商、侨商和台商涌入福建的各大城市,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但也引来了不少犯罪分子的觊觎。这些犯罪分子为了一己之私,甚至不惜进行绑架、勒索等恶性犯罪。 2002年2月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莆田的大街小巷弥漫着即将迎接春节的喜庆氛围。这时,蔡扶欣所在的反恐作战排接到了紧急出动的命令。原来,一名名叫李的歹徒带着炸药闯入当地一位港商的工厂,并威胁对方支付25万元,否则将引爆炸药,与所有人同归于尽。尽管大部分工人已经回家过年,但仍有数十名员工被劫为人质。 事态进一步升级,当歹徒见到港商年迈的岳母阻止他行凶时,竟然泼汽油并点燃打火机,导致老人遭受严重烧伤,情况危急。蔡扶欣和他的队员们在赶往现场的途中,通过对讲机得知歹徒不仅携带了炸药,而且炸药的威力不容小觑。这让他们的紧张情绪瞬间加剧,炸药爆炸的后果可能是全楼的毁灭,甚至所有在场的人都会面临生命危险。 根据后来的了解,这名歹徒腰间绑的是5公斤硝铵炸药,这种炸药威力极大,仅5公斤便相当于四枚76mm炮弹的爆炸威力。硝铵炸药的恶名远播,曾导致多国发生过严重的事故。尤其是在2001年陕西横山的特大爆炸事件中,硝铵炸药造成的巨大爆炸几乎将整个村庄夷为平地,造成数百人死伤。 尽管局势十分危急,但蔡扶欣和战友们并未退缩。经过一段时间的隐蔽接近,他们悄悄进入工厂大楼,并逐层摸索上去。大楼共有六层,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前进,到了第五层时,他们距离歹徒和人质已经非常近。然而,歹徒已经破坏了五楼的所有灯光,整个楼层一片漆黑,这让他们的搜索变得更加艰难。更为严峻的是,这种环境让一旦发生意外,可能会伤及无辜。 为了不让行动受到防弹衣的影响,大家决定脱下厚重的防弹衣,赤裸地面对可能随时爆炸的危险。蔡扶欣和战友们虽然表面上冷静,但内心的紧张与焦虑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天气寒冷,但他依然能感觉到自己手心和背部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尽管如此,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完成任务,不能退缩。 经过一番搜寻,他们终于确定歹徒和人质的位置。此时,歹徒突然打开了办公室的门缝,观察外面的动静。蔡扶欣瞬间意识到时机到了,他毫不犹豫地跳出来,一脚踹开门,迅速扑向歹徒,将其压倒在地。这一刻,炸药仍然绑在歹徒身上,蔡扶欣知道,自己必须在炸药引爆前制服歹徒。 然而,正当他将歹徒摔倒在地时,歹徒挣扎着掏出打火机,试图引爆炸药。蔡扶欣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他几乎是本能地低下头,用牙齿咬住导火索,将其拔了出来。这一举动几乎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没有任何迟疑,继续与队友一同将歹徒控制住,成功避免了一场灾难。 由于在这次反恐行动中的英勇表现,蔡扶欣被授予一等功,并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随着名声的渐起,他逐渐升为副团级干部。然而,面对荣誉与奖励,他并没有感到特别开心。蔡扶欣总是告诫战友们,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兵,不求名利。最终,他选择退伍,回到家乡过上平凡的生活。从此,他不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但他的名字仍然在各类会议和表彰活动中被提起,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