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9年,几名美国中情局探员突然出现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家门口,出示证件后,直接对

1989年,几名美国中情局探员突然出现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家门口,出示证件后,直接对老人说道:“保证提供永久居留权和高薪科学家待遇。”

主要信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肯成:国家秘密的守护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情报机构的频频造访,打破了一位中国数学教授曾肯成的平静生活。

中情局特工提出的条件极其诱人:终身十万美元年薪、顶级住宅任选、外加美国绿卡,所求不过一个数学关键点。

但这位外表朴素的老人不为所动,他心中始终有比金山银山更重的珍宝。

湖南涟源出生的曾肯成,家族与晚清名臣曾国藩同宗,自幼便显出不凡天赋。

他十一岁生日宴上即兴吟诗震惊四座,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皆可倒背如流。

十六岁那年,一本偶然发现的文言文版《微积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这本由曾国藩次子曾纪泽翻译的古籍,被他用诗句重新演绎习题与解法,数学圣殿的大门自此向他敞开。

1946年,他如愿进入清华数学系。

毕业时荣获清华毕业生的最高嘉奖,随后进入中科院数学所开启研究之路。

1952年国家选派他赴哈尔滨学习俄语,短短时日他便将俄语运用得如同母语,甚至能用俄语倒背俄文诗歌。

1956年获公派前往苏联深造,他在苏联课堂从容不迫,一边听着俄语讲授技术难点,一边用英语流畅记录,课后这些笔记常成为其他留学生救急的“教科书”。

可转年的“右派”风暴席卷而至,曾肯成成为中科院留苏学生中唯一被划为此列的人。

莫斯科火车站的两列火车决定他未来的命运:回北京将面临批斗;去华沙则可能从此远走西方。

这位数学才子在站台徘徊一日,最终登上了归国的列车。

等待他的,是下放河北农村进行劳动改造。

1958年,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敞开怀抱接纳了一批“右派”,视他们为建校骨干。

科大的包容氛围让曾肯成重拾教学热情。他授课风格独特,思路如行云流水,讲稿一挥而就无需修改,直接成为油印讲义。

中国科技大学沿用数十年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经典教材皆出自他手,奠基了科大数学教学体系的坚实基础。

动荡年代的风浪并未放过这位学者。

1966年,曾肯成曾因帽内一首防丢失的打油诗被曲解为含沙射影。

“破帽一顶”被上纲上线成隐喻“右派”帽子,招来新一轮打击。

历史的风暴将中国科技大学推向合肥,曾肯成也扎根于彼。

他在房前亲手栽下“扎根树”,打算在此安心治学终老。

1978年初春,一场家庭变故撼动了宁静。

养女突患重症,被北京医院确诊为凶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医疗费如千斤重担。

为拯救女儿,曾肯成日夜奔波于北大、清华等多校授课攒钱,数次晕倒在讲台。

学生们写信向胡耀邦同志反映情况,国家最终伸出援手报销部分费用,几乎耗尽心血的孩子在住院11个月后得以回家。

科学的春天里,曾肯成洗脱了政治冤屈。

1978年他由讲师直升教授,1981年入选我国首批博导。

其弟子更是成为国家培养的首批十八名博士之一。

随着调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曾肯成的人生轨迹悄然转向关乎国家命脉的领域:密码学。

1984年底,由他亲手筹划的“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DCS中心)挂牌成立,培养密码学高端人才。

此为国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首个国重实验室,曾肯成亲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2年,其团队成果获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密码学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1989年初冬,曾肯成应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之邀赴美讲学。

在一次密码学会议上,他点破美国某商用密码标准存在疏漏。

这一论断立刻触动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神经。

随之FBI、CIA、NSA特工轮番上门,由试探性接触逐步升级为赤裸裸的策反。

当特工直接要求他提供“破解中国军方密码矩阵”的关键元素时,曾肯成敏锐察觉绑架阴影正逼近自己和夫人。

生死关头他迅速联系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将险情层层上报。

外交部、中科院高度重视,中科院秘书长紧急赴美营救。

在休斯敦总领馆周密部署下,曾肯成夫妇由四名领馆工作人员全程护送,几经辗转顺利登机归国。

时任国家安全部长贾春旺对此郑重评价:“曾肯成是一位爱国科学家。”

1998年4月曾肯成安然退休,2004年5月在北京辞世,享年77岁。

当年清华同窗、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丁石孙主持追悼会,会场高悬一幅对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寥寥八字,无声诉尽了这位数学奇才以清贫坚守为国铸盾,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的一生风骨。

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