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四川一30岁男子被裁员,待在家里2个多月仍找不到工作,妈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待在他身边讲了这样一番话,带男子走出了焦虑,网友:妈妈的爱,永远是你跌倒时最有力的支撑!
据沸闻天下7月16日报道,30岁的小李(化名)坐在电脑前,刷新了第137次招聘网站。窗外是成都五月的细雨,他的求职Excel表格里,红色的“未通过”已经占了大半屏幕。
两个月前被裁员那天,他还信心满满地跟同事说:“换个地方重新开始呗。”可现实比想象残酷,投出去的简历像石沉大海,偶尔收到的面试通知也总在最后一轮被刷掉。
最难熬的是凌晨三点,小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房贷、信用卡账单和日渐见底的存款。他听见隔壁房间传来轻微的响动,是母亲王阿姨起夜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餐桌上摆着他最爱的回锅肉。王阿姨像往常一样,没问工作的事,只是多盛了一碗饭推到他面前:“多吃点,今天菜市场的五花肉特别新鲜。”
“找工作这事急不来,”她常说,“就像买菜,早市的菜看着新鲜,但晚一点去反而能挑到更实惠的。”这种朴素的生活智慧,让小李慢慢放下了焦虑。
转机出现在第11周,一家刚完成B轮融资的科技公司注意到小李的简历,他们需要既懂业务又会新技术的人才。面试官是个年轻的技术总监,聊到一半突然问:“你是怎么保持学习状态的?”
小李想了想,讲起母亲的故事。从下岗的父亲到默默搜索求职技巧的母亲,从回锅肉到编程培训班。技术总监听完沉默了几秒:“你很幸运,有这样的家人。”
他给母亲发了条消息:“妈,我找到工作了。”王阿姨回复很快:“知道了,晚上做糖醋排骨庆祝。”后面跟着一个笑脸表情,小李知道,她其实比自己还高兴。
后来小李才知道,那些失眠的夜里,母亲也没睡着。她的手机浏览记录里全是“中年人转行成功案例”“Python就业前景”“成都互联网公司排名”这样的搜索词条。她把每一条有用的信息都截图保存,却从没主动提起。
现在小李每天上班路上都会给母亲发个定位,下班后带些她爱吃的栗子糕。他们还是会在小区散步,只是话题从求职焦虑变成了新项目的挑战。
同事问他怎么这么快适应新环境,小李笑着说:“有人托着你,你就不怕摔。”这个道理很简单,却是两个月失业生活教会他的最重要一课。
生活的低谷期谁都会遇到,区别只在于身边有没有人愿意陪你一起走。他们不需要说太多励志的话,只要在你最脆弱的时候,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回锅肉,告诉你:“不急,慢慢来。”
如果你身边也有正在经历职业低谷的朋友,不妨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他们。有时候,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已经是最大的力量了。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