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断供”加州高铁:花了数千亿美元,却永远无法交付 当地时间16日,特朗普在社媒上发文指责加州高铁是“灾难性的”、“严重超支的”、“通往虚无的”、“花了数千亿美元却从没兑现承诺也永远无法交付的”,并宣布,联邦政府以后不会再为该项目提供哪怕一分钱。 加州高铁这事儿最早能追溯到2008年,那时候施瓦辛格当州长,选民们投票通过了这个项目。最开始想得挺美,计划修一条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的高铁,全长800多公里,最高时速能到350公里,把现在得开9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两个半小时。 当时算下来成本大概330亿美元,想着2020年就能通车。可谁能想到,这项目就跟坐了过山车似的,一路跌跌撞撞,到现在都没个像样的进展。 要说问题出在哪儿,首先就是钱的事儿。最开始预算330亿美元,现在已经涨到1280亿甚至1300亿美元了,翻了好几倍。有人可能会问,这钱都花哪儿去了?其实项目启动没几年,成本就开始不受控制。 2019年的时候,加州州长纽森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宣布把项目缩水,从原来的全程缩短到中央谷地的默塞德到贝克斯菲尔德这一段,就171英里。可就算这样,这段路的成本还是涨到了350亿美元,比整个项目最初的预算还高,而且还有7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这么大的窟窿,谁来填呢? 特朗普说“花了数千亿美元”,这话其实有点夸张。根据美国交通部的报告,到2025年6月,整个项目17年总共花了160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给了64.79亿美元,剩下的大部分是加州自己掏的腰包。 但特朗普可能把未来的预算也算进去了,才说出“数千亿”这种话。不过就算是160亿美元,换来的是什么呢?就完成了35公里的填土工程、11座立交桥,还有50多座桥梁、高架桥之类的基础设施,连一条轨道都没铺。 再说工期,从最早的2020年一拖再拖,现在预计2033年都不一定能完工。有人开玩笑说,等高铁建成,估计都能坐上自动驾驶的汽车了。为啥会这么慢呢?这里面的因素可不少。 首先是征地问题,加州中部谷地是农业大区,大片农场和私人土地,高铁要从这儿过,就得跟地主们谈征地。可美国土地私有制,谈何容易?有的地主狮子大开口,有的就是不愿意卖,一来二去就耽误了好几年。 然后是环保诉讼。美国环保组织势力大,他们担心高铁建设会破坏当地生态,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隔三岔五就打官司。今天告你环评没做好,明天告你施工噪音扰民,法院一介入,项目就得停工。一来二去,时间和钱都搭进去了。 还有技术和管理的问题。美国以前没建过高铁,没啥经验,很多环节都得从头摸索。比如说轨道铺设和信号系统,这些关键技术还得从欧洲进口,光采购设备就折腾了好几年。而且项目管理混乱,承包商换了一拨又一拨,责任不清,互相扯皮,工程进度自然就慢。 政治因素也不能忽视。加州是民主党的天下,而特朗普是共和党,两党向来不对付。特朗普上台后,一直看不上民主党支持的项目,觉得加州高铁就是个“无底洞”,早就想断了资金。 2019年他就取消了9.29亿美元的拨款,后来拜登政府虽然恢复了资金,但特朗普这次卷土重来,直接釜底抽薪。加州州长纽森气得跳脚,说特朗普这是“非法”行为,要跟他打官司。可打官司哪有那么快,项目说不定就这么黄了。 再说,加州高铁的定位也有问题。美国地广人稀,除了东西海岸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人口密度低,高铁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就拿旧金山到洛杉矶来说,两地虽然有600多公里,但中间都是山地和农田,不像中国有密集的城市群。 很多人宁愿坐飞机或者开车,也不愿意等高铁。当初项目规划的时候,高估了客流量,低估了成本,现在看来,这个商业计划从一开始就不切实际。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国的基建能力退化了。想当年,美国可是修过横贯大陆的铁路,建过胡佛水坝,那工程能力没得说。可现在呢?建个高铁都能折腾二十年,还搞成这样。 有专家就说,美国的基建实力、工业能力和技术能力早就不如从前了,再加上政治斗争和利益集团的阻挠,像高铁这种大项目根本玩不转。 现在项目陷入僵局,联邦政府不给钱,州政府没钱接着干,老百姓也没了耐心。有民调显示,超过53%的加州选民对高铁项目失去信心,只有28%的人觉得它能建成。 如果项目真的烂尾,那160亿美元就打了水漂,还会影响美国在基建领域的国际形象。更严重的是,这可能会让美国在绿色转型的路上倒退,毕竟高铁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