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25年7月17日,俄乌战争进入第1240天。昨日下午,俄军用一枚500公斤的

2025年7月17日,俄乌战争进入第1240天。昨日下午,俄军用一枚500公斤的KAB轰炸了乌克兰顿涅茨克多布罗皮利亚的一家拥挤的超市,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据当地政府报道,袭击已造成2人死亡,另有27人受伤。多夫罗皮利亚位于顿涅茨克州的战线上方,自7月初以来,当地居民已遭受了38次单独的炮击。 说实在的,看这种新闻看得人心发沉。多布罗皮利亚啊,听着像个普通的小镇,可这半年来,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这儿砸。38次炮击是啥概念?就是说,当地人早上出门上班,得先看看窗外有没有冒烟;中午接孩子放学,得算着时间跑过可能有弹坑的路口;晚上超市打折,原本该是热闹的买菜时段,现在倒成了最危险的时候——谁能想到,昨天傍晚那波下班的人潮,会被一枚500公斤的炸弹盯上? 超市里啥情况?咱普通人想想都知道:货架上堆着刚运来的土豆、面包,冷藏柜里冻着香肠和牛奶,收银台边可能还有大爷大妈跟摊主砍价。下班的人挤进去,可能顺道买袋米,或者给娃带包饼干。可炸弹落下来的瞬间,这些烟火气全碎了。2死27伤,数字背后是29个家庭的顶梁柱塌了,是29张吃饭的嘴少了口粮,是29个原本要回家的脚步永远停在了超市门口。 有人可能会说,战场上哪有不误伤的?可问题在于,当交火区域的平民区成了“常规打击目标”,当“38次炮击”成为当地政府的日常通报,这还是不是战争规则里该有的样子?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早说过,冲突中保护平民是基本原则,可这原则在持续的炮火里,是不是越来越像张纸?更扎心的是,这样的新闻看多了,大家反而麻木了——今天这个超市被炸,明天那个村庄断水,后天又是学校遭袭,数字滚成了流水账,可每个数字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再往深了想,战争打了一千多天,双方都在说“为了国家未来”,可普通人的未来在哪?多布罗皮利亚的孩子,可能这辈子都忘不了昨天超市里的尖叫;顿涅茨克的老人,可能到死都记得自家窗户被震碎的声音。战争机器转得越疯,受苦的就是最没话语权的普通人。你说这是“必要的牺牲”?可谁又该为这些“牺牲”负责?#俄乌战争# #乌俄冲突# #俄乌大战的启示# #乌战局势# #俄罗斯军事战报# #俄罗斯前线战报# #俄乌之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